【虛度年華.四六】聶華苓:從白色恐怖到溫暖紅樓

四六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8-11-30


1971年,聶華苓,46歲。


「那時,正是清晨,我們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喝著他用法國烘咖啡豆磨出的咖啡。長窗外,春雪飄飄,飄在柳條依的愛荷華河上。另一邊窗外,安格爾剛在園子裡撒了鹿食。鹿一隻一隻從清清爽爽無葉的林間走出來。 『多好的生活。』安格爾說。」


——聶華苓《鹿園情事》



多少人見到這一幕描述艷羨不已,但可知這樣安穩的生活並非唾手可得。在此之前,聶華苓所面對的是威權政治與白色恐怖,窗外的不是飄飄春雪,而是冷酷牢獄和同伴們手腳上的枷鎖。


國共戰爭紛擾,聶華苓於1949年來台避亂,隨後經引介進入剛創刊不久的《自由中國》,擔任編輯委員與文藝欄主編。這份承載著台灣民主進程的傳奇刊物,創辦時得到蔣政府的支持,但因其堅持主張自由主義思想,並從50年代開始發表社論、指出台灣社會專政極權等諸多問題,逐漸受到當權者的打壓。1960年,創刊人之一、也是引薦提拔聶華苓的恩師雷震多方奔走,試圖結合異議力量組建反對黨,卻因此被捕入獄;此後《自由中國》被禁,而彼時已身為人母的聶華苓,亦不時受到當局的監視,十分困擾。


高壓政治之下人是如此絕望,然而轉機也在不知不覺中產生。1963年,美國詩人保羅‧安格爾(Paul Engle)應邀訪台,會見並且邀請各國作家赴愛荷華大學「詩與小說創作班」,也在此機會下與聶華苓結識:「從那一刻起,每一天,華苓就在我心中,或是在我面前。」這樣的情話現在聽來有些肉麻,但在當時卻是可貴的救贖。


兩人交往期間,因著對於文學與寫作的相同愛好,開始籌備國際寫作計劃。曾經參加寫作計劃的香港作家董啟章,曾在文章中回憶過一段逸聞:「話說當年『墮入愛河』的保羅.安格爾和聶華苓在愛荷華河上泛舟,聶華苓忽發奇想,說:為什麼不創辦一個國際寫作計劃,邀請世界各地的作家一起交流和創作?當時安格爾還說這是個『crazy idea』!想不到的是,當年的一個『瘋狂主意』,由兩個『文學瘋子』搞起來,終於成就了大事。」此後,每年都會有二、三十位來自各位的作家受邀參與。交流時間起初是半個學年,后來出於財力、人力的考慮,調整為三個月。參與寫作計劃的作家們,可以在愛荷華完全自主地寫作、討論、參觀、旅行……華人作家如丁玲、白先勇、余光中、北島、戴天、鍾曉陽、李怡等均曾受邀參與,諾獎得主奧罕·帕慕克、莫言也曾在愛荷華遊蕩過、寫作過,星光熠熠卻很低調。


1971年,46歲的聶華苓與安格爾成婚,雷震夫婦特意託人帶去一隻鼎作為賀禮,「鼎者重也,盛也」,動蕩中的情感更顯堅固。結婚後兩人把家安在愛荷華河邊的小山上,取名紅樓,開始了安穩而溫暖的生活。


1991年安格爾去世,聶華苓開始撰寫《鹿園情事》,記錄兩人共處的點滴。其中有一處回憶起一段對話,可愛而雋永:


「『華苓,有一天,你要記住我的話:你高興的時候,我覺得你很有趣。就是你對我生氣的時候,我也覺得你很有趣。還有,你也要記住。』安格爾調皮地望著我笑:『你的腦子很性感,你的身子很聰敏。』

『我們下輩子再結為夫妻,好不好?我作丈夫,你作妻子。』

『好。我喜歡女人。女人比男人可愛。』」


1971年,聶華苓,46歲。距離與安格爾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尚有5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詩三首:〈阿修羅時間〉、〈意義〉、〈瀉湖〉

詩歌 | by 王兆基,王崢,王培智 | 2025-01-05

《破.地獄》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2024回顧】告別逝去的人

現象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03

他們想,反正我不作惡都改變不了世界

影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4-12-31

西藏雜記

字遊行 | by 口魚 | 2024-12-28

詩三首

詩歌 | by 蘇苑姍 | 2024-12-27

2024 好平安編輯室 聖誕Chill Guy書單

如是我聞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