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自然香】星夜.吶喊.迷幻貓:那些被關進精神病院的畫家—— 文森梵高、愛德華孟克、路易斯韋恩

專題小輯 | by  紅眼 | 2021-12-22

時至今日,精神病已普遍被現代社會接受是一種醫學上的病症,但直到百多年之前,精神病都仍然與社會忌諱扯上關係,以病之名,卻引伸到宗教迷信、巫術與邪異之說。精神病院過去從來不被視為醫院,美其名是療養院,實際上卻是瘋人院。


現代精神醫學之父 Emil Kraepelin 在 20 世紀初進行有系統分類,且明確定義了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和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的區別,為精神病學、基因學等建立了理論基礎。Kraepelin 認為,躁鬱症是由外在因素引致,能夠用醫學方式治療,但精神分裂是源於不能治癒的內在因素,又名為早發性癡呆症,是基於大腦的本質改變而發病。就患者於精神結構上失序的空洞,另一位同代的精神分析學者 Sigmund Freud 進一步在潛意識與人格建構的課題上提出了劃時代觀點,對臨床心理治療的發展有著重要貢獻,精神病至此才得以破除世俗偏見,受到醫學界的正視。


然而,在這一切發生之前,在那個誤診、歧視和社會忌諱仍然普遍的瘋人院年代裡,與世隔絕的環境之中,卻孕育出許多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神奇畫家。


譬如畫出《吶喊》的愛德華孟克(Edvard Munch),抬頭看見不一樣星夜的文森梵高(Vincent Van Gogh),以及深深墮進了迷幻貓世界的路易斯韋恩(Louis Wain)。





3544011900057642


路易斯韋恩:英國畫家與貓星人的奇妙邂逅


由 Benedict Cumberbatch 主演的近作《路易斯韋恩的迷幻貓世界》(The Electrical Life of Louis Wain),儘管拍得相當少眾,還帶著豐富的文藝色調,但不遜色於近年任何一部傳記電影。不過作為文藝題材的作品,電影充斥著許多魔幻與科學奇想,荒誕不經的情節甚至偶然令人聯想到 Benedict 另一超級英雄電影《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不按常規的敘事脈絡,讓故事更為撲朔迷離,但其實這氛圍正好貼近了英國天才畫家路易斯韋恩的一生寫照。


路易斯生於 1860 年倫敦,不僅作為家中六子的長子,而且是唯一男丁。他有五個妹妹,而且五個妹妹都是終身未嫁。天生有兔唇缺陷的路易斯,出於自卑,從小就不合群,甚至不斷逃學,直到後來入讀西倫敦藝術學校開始習畫。畢業之後,父親於路易斯 20 歲的時候過身,為了供養母親和五個妹妹的生活開支,他成為職業畫家替多家報刊雜誌供稿,初時的畫作是以動物和田園景色為主。


幾年後,路易斯與來到府上寄宿,擔任幾個妹妹家庭教師的 Emily Richardson 日久生情,但對方比路易斯年長十歲,於當時的英國社會惹來不少閒話,也替路易斯再添一筆怪誕之舉。兩人婚後決定搬離家人同居,但只持續了一段短暫的耳根清靜日子,妻子很快證實患上癌症。最後的婚姻生活中,他們收養了一隻流浪貓。而路易斯偶然會把小貓的趣緻表情畫下來,並忽發奇想,將貓擬人化,讓牠們在畫中穿著人類的衣服嬉戲玩樂。


但路易斯當時只為哄妻子開心,減輕她與病魔掙扎之苦,從未想過這隻貓和這些畫作將會完全改變其一生。


2403541427475271


事實上,是妻子鼓勵路易斯創作更多以貓為題材的圖畫,投稿到各報刊雜誌。然而,這在當時並不普遍,因為 19 世紀的歐洲,貓一直被視為不祥和惡魔的象徵,人人都避之則吉。但在路易斯筆下,由於擬人貓非常可愛,意外受到民眾歡迎,還紅遍整個歐洲。路易斯一舉成名,從此成為了英國最著名「貓奴畫家」,更為世上所有貓洗擦掉不祥污名。


妻子死後,路易斯終身都沒再婚,但仍然繼續與貓星人作伴。而電影中提到,因貓揚名的路易斯經常會發表一些怪誕言論,譬如從貓身上會看到電流,從而對電的應用、貓的進化論和時間旅行等等,有著許多天馬行空的科學猜想,加上其性情孤僻,於妻子過身後變得更嚴重,外界都認為他是愈來愈走火入魔。而且,路易斯一家都有精神病史,就在他 30 歲的時候,最小的妹妹就被關進精神病院,或者亦已預視了路易斯的未來。


8139946530914683


路易斯一生都圍繞著貓、疾病與不幸。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路易斯所畫的貓,再不如以前受歡迎。從紐約回到倫敦,隨著母親病逝,他的健康狀況亦轉差,脾氣變得暴躁,於 1924 年診斷為精神分裂,再被送到 Springfield 精神病院。雖然路易斯深受病情困擾,卻沒有停止創作,反而愈畫愈多,不過貓的形象卻從過去可愛、歡樂的擬人化,轉為線條繁複、色彩鮮艷,視覺效果強烈的花紋。從他這段時期畫風上的明顯轉變,或窺看到其精神狀況已有異樣。


後來在各方協助下,路易斯遷到 Bethlem 皇家醫院,但 1930 年他又轉到 Napsbury 精神病院,直到 1939 年過世。人生最後 15 年,路易斯輾轉進出不同精神病院,不變的是他依然繼續畫貓。富有實驗性、難以捉摸的抽象前衛畫風,有人認為這是精神病所致,但那些畫滿鮮花、形體變異,被稱作「迷幻貓」或「萬花筒貓」的作品,也確實展現了他的過人天賦。


8865435746436572


年輕時路易斯所畫的貓,經常都會印在明信片、賀卡和兒童畫集,而晚年那些形相怪誕,甚至令人覺得詭秘的貓,反而擔當著另外一些出版物的常客 —— 就是當時開始大行其道的心理學教科書。


除了家族基因遺傳,後來有一個更科學的說法,認為路易斯的精神分裂可能跟貓隻身上常見的寄生蟲、弓形蟲病毒有關。路易斯為貓破除了邪惡、不祥的印象,然而他的一生,可能真的應驗了傳說中貓的不祥迷思。





5412166975880062


文森梵高:吃掉顏料、割下左耳的瘋子


1888 年聖誕節前夕,當時身在法國南部的印象派畫家文森梵高,親手將自己左耳割下,並且送到一位妓女手上。兩年之後,梵高於巴黎接受精神治療期間,決定開槍自殺,哀傷的是自殺並不成功,子彈留在梵高體內,延至翌日才失救離世,終年 37 歲。


梵高割耳及自殺之謎,背後的故事有著許多版本,眾說紛紜。是他感情用事,與關係微妙的高更有關?還是關乎弟弟西奧的婚事?是耳鳴、幻聽、還是染上性病,身中鉛毒?最關鍵的是,梵高是否真的有精神病,是否瘋子?為了得到最終答案,前幾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館,就曾經以「在瘋狂邊緣」(On the Verge of Insanity)之名開過一場研討會,齊集數十位權威精神科醫生、心理學家和美術史學家,探討一份新近公開,紀錄了梵高割耳後接受診治的醫療報告。


發現這份醫療報告的人,是英國一名業餘的美術史愛好者 Bernadette Murphy。醉心研究梵高死因的他,發現美國小說家 Irving Stone 曾在 1930 年搜集過有關梵高的生卒資料,並且見過梵高晚年的主診醫生 Felix Rey(梵高也畫過 Felix Rey 的肖像)。對方提供的醫療報告,還描述了梵高割耳後的心理評估。


6312273719612007


梵高是在割耳之後被放進現今著名(拜梵高盛名所賜)的聖保羅療養院,然而在此之前的十年,梵高的父親已經認為梵高患有精神病,主張他到精神病院接受診治,但梵高斷言拒絕。入住聖保羅療養院可能是一個最錯誤的決定,或者他只是長期營養不良、過勞、貧窮,以及終日失意酗酒。在臨終前一年,經歷四次嚴格的精神治療後,梵高離開了聖保羅療養院,他提過自己曾被其他精神病院友傷害,不斷認為有人想謀殺自己,這反而讓他精神狀態變得更差。梵高寫給弟弟的書信中,便提及過自己的記憶很模糊,也承認「吃」了些「骯髒的東西」。包括吃掉畫盤上的顏料自殘,也吃掉了他自己很多畫作,含重鉛成分的有毒色素相信大大加重了他的病情。


但諷刺的是,在梵高和聖保羅療養院之間,世人還會記得另一件事,梵高正正就是在聖保羅療養院仰望天空,畫下舉世名作《星夜》。被關在精神病院期間,梵高反而靈感不絕,完成了許多後來被奉為偉大傑作的油畫,題材包括從他臥室望出窗外的金色麥田,遠處的橄欖林,當然還有《星夜》的阿爾皮耶山。


5325281188250299


而最終,出席「在瘋狂邊緣」的專家們以今日的醫學角度得出了以結論,事實上梵高沒有精神分裂,也沒有躁鬱症 —— 至少直到他割下左耳,被安排住在聖保羅療養院之前,他只是一個情緒不穩,經常憂鬱成疾,深受貧窮之苦,且難以相處的藝術家。


如果梵高最終真是一個瘋子,因為發瘋而開槍自殺,那是最後兩年,當他被關進瘋人院之後才發生的事情。





01394083087946374


愛德華孟克:把病魔視為創作搖籃


是藝術令人瘋癲,還是瘋癲成就了藝術,曾經說過「疾病、精神錯亂和死亡是伴隨我一生,圍繞著搖籃的黑天使」,以《吶喊》那張扭曲人臉令畫壇動容的挪威畫家愛德華孟克,對此甚有自覺。


孟克的畫作總是瀰漫著一片陰沉鬱卒的氣氛,相信與其童年經歷有關。1863 年,孟克生於挪威一個貧困的軍醫家庭,家中五兄弟姊妹之中,孟克排行第二,對上有一個姊姊,另有一個弟弟、兩個妹妹。孟克本已體弱多病,但不幸的打擊接二連三,母親與姊姊在他年幼時相繼罹患肺結核病逝,其名作《病童》便是描述了臥病在床的姊姊,以暗沉的用色、垂直顫抖的背景線條,沒有人物表情,卻表達了無以名狀的痛苦。


孟克的父親經歷親人死亡打擊,隨後患上精神病,並長期陷入某種宗教狂熱,對其子女灌輸一切不幸都與家族血緣、命運有關,是來自神的懲罰。與此同時,孟克的弟弟新婚不久便因肺炎過身,而他其中一個妹妹也從小被診斷患有精神病,繼而送進了精神病院。這都令孟克受到極大精神壓力,而且更傾向相信父親的偏激說法。


後世公認《吶喊》是孟克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其實此作共有四個不同版本,分別完成於 1892 年至 1910 年之間,其中以第一個版本最為著名。火紅的背景下,畫中人為什麼要張大嘴巴吶喊?於 1892 年 1 月 22 日的日記裡,孟克寫下了靈感來源:「我跟兩名朋友一起迎著落日散步,一陣憂鬱向我襲來。霎時天空變得血紅,我停下腳步,倚著欄杆,這才感受到身體襲來的疲憊感,眼前火紅的天空,瞬間成了流淌的鮮血一般掛在上方,狠狠地刺向藍黑色的峽灣和城市。我的朋友繼續前進,我卻站在那兒焦慮得不停發抖,因為我感覺到大自然劇烈又無盡的吶喊。」


然而,那些吶喊聲未必是幻覺,因為孟克散步的地方附近,就是他妹妹所入住的精神病院。


且說這一幅蛋彩畫還留下一行神秘字句,為它增加不少傳奇色彩。畫作左上角的雲彩之上,用鉛筆寫著「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多年以來普遍都認為這句話是孟克本人親手所寫。後來收藏此幅畫作的挪威奧斯陸國家博物館透過字跡鑑定,正式確認了這個說法,但背後另有一段插曲。


《吶喊》第一個版本最初是在 1895 年公開,當時大眾已經不斷猜測孟克的精神狀態。奧斯陸大學更舉辦過一場鑑賞此作的研討會,有份參與討論的醫科生 Johan Scharffenberg 提出,從畫作可以判斷孟克是心理不正常的瘋子。據孟克日記所描述,此番言論使他深受傷害,或是因此才決定在畫作寫上「只有瘋子才畫得出來」作為自嘲,同時也是一種還擊,反映出當時他十分抗拒被世俗視為一個醫療體制下的精神病人。


但孟克的日記也曾經寫道,「我無法擺脫我的疾病,因為我的許多作品都是因它們而誕生。」伴隨一生的焦慮和痛苦,同時他卻自覺是所有創作之源。


6813947137812073


而事實上,在 1908 年,面對幾乎所有親人和兄弟姊妹都陸續死去,本就長年受盡疾病折磨的孟克開始有嚴重精神分裂,同樣需要入院接受治療。但有趣的是,倒不知道是當年的休克療法相當奏效,抑或他真的打破了父親所深信的詛咒,一年之後,孟克就從柏林回到故鄉挪威,畫風有了明顯轉變,變得更接近大自然、富有色彩,而且減少了悲觀成分,好像走出了他曾以為會伴隨一生的疾病之苦,最終在 1944 年以 80 歲高齡辭世。


不過,正如孟克所說,「若沒有這種焦慮和疾病,我就會像一艘無舵之船」,他的作品啟發了後世不少畫家,例如從 9 歲就診斷出精神分裂,於精神病院中足足住了 48 年的日本國寶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


868374453941501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紅眼

寫電影、電視劇、流行文化。寫小說。文章散見明報、立場新聞、商台903、端傳媒、虛詞、週刊編集、天下獨評、Madame Figaro 等。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青年文學獎。已出版長篇小說包括《毒氣團》、《廢氣團》、《沼氣團》、《小霸王》、《赤神傳》及短篇小說集《壞掉的 愛情》、《極短篇:青春一晌》、《紙烏鴉》、《獅人鳳》。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誰偷走了我的意象

小說 | by 陳芷盈 | 2024-04-24

【無形・◯】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散文 | by 王瀚樑 | 2024-04-24

【無形・◯】桃緣

詩歌 | by 羅貴祥 | 2024-04-22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