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這地,在香港創作香港——訪「叱咤903 THIS THIS展」策展人急急子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3-09-17

今期流行推銷香港,若「開心香港」和「香港夜繽紛」代表吸引旅客的流量密碼,那麼一個明明以香港為主題,卻命名為「THIS THIS展」的展覽還算不算是「說好香港故事」?


今年八至九月,叱咤903邀請了22位本地藝術家,在PMQ元創方Odds and Ends Gallery舉辦兩輪實體藝術文化展覽「叱咤903 THIS THIS展」。選用含糊的展名,只因策展人急急子希望香港的故事是開放的,不願「濫用」和定義香港,「如今好像冒起了急於描述香港的現象,就像要霸佔話語權一樣,置入很多形容詞,但我相信人人心中都有一個香港,而每個人都可參與塑造香港的模樣。『THIS THIS (這裡這裡)展』就是要呈現這時這地的本地藝術家,如何『在香港創作香港』。」



跟住去邊度?跟住去香港呢度


展覽的主題,源於過去兩年急急子在《集雜志》、「903格」等節目走訪本地的藝術展覽時,向本地藝術家發問的一條問題:「哪件作品跟香港有關係?」一路問著,急急子收集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她舉例版畫家An Gee Chan挑選了一幅女兒在家中穿著膠拖鞋的畫作,表面看來與香港毫無關係,但原來穿膠拖正是香港人的特色。就是這些細微但獨有的觀察,以及藝術家們或嚴肅或活潑,或憂心或充滿希望的分享,讓急急子想要把受訪者們觀看這片土地的方法集合起來,催生了這次聯展。


決定好展覽主題後,急急子又想到另一問題:為何要在方正的畫廊設展?能否讓藝術在畫廊以外發生,把香港的風景帶進展覽裡?急急子憶起以往曾在「歲月與他們的作品」系列中,拍攝過十個老師傅在工場裡與其工藝作品的合照,於是靈機一觸,提議讓藝術家們自選香港一個地點,讓這些藝術品與香港街頭甚至街坊互動。如李慧嫻創作了一個與港式速遞文化有關的陶藝作品,他們就選址在物流公司門外拍攝,想不到竟捕捉到速遞員哥哥對著鏡頭笑的一刻。


李慧嫻的《港式手信之山水篇》,創作源於速遞文化。本地速遞事業隨著疫情變得蓬勃,但本地商品卻似乎未連帶受惠。李慧嫻更留意到,近年很多來港旅客,手攜大包小包手信, 卻全非本土品牌。故她在作品中以「一山還有一山糕」、「People Mountain People Salt」等盞鬼食字,想像本地手信品牌的可能。



急急子以錯覺拍攝的方式,讓李慧嫻的作品看起來就像真實的紙皮箱那麼大,以此模擬有一天,在街上目睹物流大叔推着一大堆港式雜貨的情景。


又有一次,急急子與利志達攜帶作品到果欄拍照,意外捕捉到利志達眼鏡反光,如貓眼一般的相片,那正好呼應了其畫作裡的科幻主題。急急子說,「原來只要勇於去發問、去探索,就能得到更多風景。以往我都是以訪問、語言的形式與藝術家們交流,這次卻能參與創作,雖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卻能收穫到很多驚喜。」如她跟隨藝術家們走訪了很多角落,以不一樣的視角發掘這個城市的美:九龍城的唐樓天台、賽西湖公園的一個藍色涼亭、還有深水埗機舖內的牆與地磚,都讓她歷歷在目。


螢幕截圖 2023-09-15 下午4

利志達的《油麻地果欄?果欄?欄?》充滿神秘感,他自言很喜歡果欄鐵皮的線條、小巷的光線等,令整個場景富有質感。



螢幕截圖 2023-09-15 下午4

Scott Chan的《機舖臭強》,還原了當年在機舖中一個滿身煙味的唱錢阿叔。當時Scott Chan還是個戰戰兢兢的初中生,步入社會後,他才認識到真正令人恐懼的人和事,根本不是屋邨陀地可以觸及的層次。



笑住喊住笑,藝術家們眼中的香港


是次展覽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這微光」已於八月舉行,第二部分「這長途」則現正進行中。急急子把較輕鬆、細小的作品歸類到「這微光」系列,如李慧嫻的「香港手信車」上的鬼馬食字、Louis Wong的「達摩」版上水街市豬肉佬、Scott Chan的樣衰衰機舖睇場呀叔陶瓷等,都讓觀眾會心微笑,還有貓珊未出版繪本的貓貓手稿、玉記的狗狗系列,又有種療癒的感覺。



Louis Wong的《追夢者》,創作概念源於自小常到訪的街市裡,背著小提琴的豬肉佬。他認為在香港談及夢想可能是一件奢侈的事,但這裡卻偏偏到處都有追夢者的存在。



至於「這長途」系列的作品則較沉重,訴說著這城市的變遷與離別,如Alfred Cheng以素描筆繪出一個擁有翅膀卻獨自起舞的芭蕾舞者,送給移民的朋友;Paul Yeung的照片則紀錄了一位朋友移民前收拾行李的情境。人情變,風景也變,謝淑婷繪畫已拆卸的母校;Pen So繪畫了一個仿如哈爾移動城堡的九龍城寨,紀念這城的舊建築;William Tong則創作了一艘不容再出海的「蝦艇」。急急子分享很多觀眾在導賞過程中都不禁動容落淚,「這次展覽不約而同出現了與船或移民有關的創作,遙距的關係、離開與遺失,讓我想到以『這長途』作為主題。」不過,急急子也不想觀眾帶著哀愁離場,故在展覽的最後,她特意放置了b.wing以一對緊緊擁抱的情侶為題的畫作,以及Don't Cry in the Morning色彩繽紛的藝術玩具,希望能為觀眾帶來一絲溫暖與明亮。


Alfred Cheng的《被遺棄的芭蕾舞者》讓人感傷,他希望把作品送給離港的朋友們。


藝術家Paul Yeung的《留・離・家居系列》,展示了一位曾居屯門蝴蝶灣的朋友的家。他到朋友家移民前常到的沙灘高舉作品, 像要給遠方的朋友觀看。


螢幕截圖 2023-09-15 下午4

William Tong的《自作漁業》,是以海洋垃圾鬼網和廢棄潛水裝置創作而成,並在長洲東灣首航。


Pen So的《移動城寨:逃走》說昔日的香港,歲月溜走,建築物又逃到哪裡去了?


b.wing的《梁祝》,源自中學時期在荔枝角工廈做暑期工的故事。工廈樓梯是一個喘息空間,可容納忙碌工作之外的故事,如一個堅實溫柔的擁抱。



創作無分媒介,這裡、這裡都是藝術


急急子希望展覽可引起共鳴,帶給觀眾力量,故她也很自覺地確保展覽不是純粹給藝術愛好者觀賞,而是開放給大眾。她舉例說Giraffe Leung曾讓她在兩幅作品中二選其中,她毫不猶豫便選擇了較具體的作品。「我希望大眾看展後會更有興趣接觸藝術,而非感覺藝術觸不可及,高深莫測。」說到這裡,不得不重提「THIS THIS 展」的名字由來,心水清的讀者或已猜到,這是由「THIS THIS RICE」(兩餸飯) 借用而來,正好呼應著急急子的策展宗旨:走進社區,讓任何人都能有所共鳴;手指指,指向開放多元的想像。


故這次展覽的特色之一便是跨媒介,由工筆畫、陶瓷,到漫畫、藝術玩具、廢棄物組成的裝置也有展示。急急子自言以往在中大修讀藝術文學碩士期間「眼光狹窄」,反而是這些年來接觸了形形色色的藝術家,才明白到藝術不囿於某種形式。「媒介只是一個便於溝通的工具,讓人容易理解你做甚麼類型的作品。但是,所有藝術形式理應互通,更不應分高低,重點應在於那份創作,那才是藝術的本質。」她舉例「Don‘t cry in the morning」以往一直都只參與藝術玩具相關的展覽,這次是他們首次「跨界」參與「藝術展覽」,卻在開幕時引起很多藝術家的好奇,想要了解他們的創作過程。這種碰撞與交流,更讓急急子重新肯定自己,「電台的聲音不斷流逝,不會被儲存,但這次策展卻是實實在在的,由概念、執行、參與其中到成展,都讓我感受到切實的創作過程。以往我總介懷自己畢業後再沒有實體創作,如今我發現,每天的電台工作,原來也是一種創作。」


Au Sun & Poppy@Don’t Cry In The Morning的《公民》,代表著香港的玩具文化。每一個系列都由二人親手用泥雕塑型、倒膠、上色而成。


急急子總強調創作的重要性,但近年AI的出現,卻引起了關於藝術創作的爭議。既然AI可在一小時內畫出一整本漫畫,又可模仿人的聲音去唱歌,甚至主持一個電台節目,那麼人類是否終會被取代?對此急急子卻說,「在AI尹光誕生前,也必定先有尹光。這證明了人類的創造力是獨一無二、彌足珍貴的,甚至人之所以為人,正因為人擁有創造力。當下我們應做的,是好好運用這份財產,以自身創作影響他人。」就如這次「THIS THIS展」的Tagline所述:「在香港創作香港」,既然未來無可預計,那麼就專注現在,一步步前行,繼續支持留在這裏,一直努力創作的本地藝術家。




叱咤903 This This展

場地: Odds and Ends (香港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 元創方B座H307室)

開放時間:早上11時至晚上7時 (逄星期一休息)


第一部份展覽:這微光

時間:2023年 8月1日至8月27日

參展藝術家:吳國璋、李慧嫻、青青 & 詩樂@玉記、蔡耀東、蕭宇恆@藝想、貓珊、Giraffe Leung、Louis Wong、Scott Chan、Toby Crispy


第二部份展覽 :這長途

時間:2023年9月1日至9月24日

參展藝術家:利志達、杜海銓、謝淑婷、Alfred Cheng、Birdy Chu、b.wing、Paul Yeung、Pen So、Sun & Poppy@Don’t Cry In The Morning、William Tong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陳芷盈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誰偷走了我的意象

小說 | by 陳芷盈 | 2024-04-26

【無形・◯】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散文 | by 王瀚樑 | 2024-04-24

【無形・◯】桃緣

詩歌 | by 羅貴祥 | 2024-04-22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