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藝術】舊課本新想像

好想藝術 | by  好想藝術 | 2018-07-23

幾年前開始掀起一輪舊課本熱潮,從大陸開始重出民國時期的舊課本,到香港劉智聰建立舊課本展覽館,都引起文化界以至一般大眾的注意。究其原因,一來舊課本是集體回憶,在變幻人世大潮中,能給人一種安心立命的熟悉感。而這種安心立命的熟悉感,也是因為舊課本中,有許多基本的價值、教育,伴隨樸素的美術表達,在「一切堅固的都煙消雲散了」的今日,份外值得我們記憶。但同時,課本既是關於教育,也是關於未來的;在過去與未來、實與虛的界線上,好想藝術與「(Don't) Make a Change」團隊帶我們再看「舊課本」。


舊式公德真美好

視覺藝術家劉智聰,熱愛舊課本,戮力收集一切與舊日校園風相關之物品,近年更以一人之力建立舊課本展覽館,到處宣揚舊課本之美。他說舊課本中有許多重要價值,是不應被遺忘的:「比如搭車排隊守秩序、要保持街道清潔、不要隨地吐痰等等……這些基本價值,當時的學生包括我自己,其實都未能實踐,現在看來卻覺得十分重要。」而這些常常是關於公德的教育,是教我們如何在社會中與人共存的處事方式。


何汶靜(Meg)既是藝術系學生,又是補習老師,更迷戀補充練習:「像這本90年代的英文補充練習,談及當時排隊買樓打架的新聞,這和以前通常以排隊搭車來做例子的補習練習不同,從中可看得出社會的變遷。」舊課本承載了我們的過去,但在書頁中恆定留存的文字,反而可與變化的社會作出對照。


課本是希望通過教育營造出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因此它其實是想像,很多時是尚未到來的美好願望。而在今集好想藝術中,「(Don't) Make a Change」團隊呈獻「真人版舊課本」,以真人的劇場式演繹,把舊課本中「公德教育」的處境實化,同時提出一些搞笑而善良的可能,希望開拓我們的想像。


公德是尊重每個人的處境

「排隊」好像是香港人引以為豪的「價值」之一了,有時還被提升到「不排隊就不是香港人!」的層次。孩提時代在遊樂園玩耍,排隊等滑梯,是否就是我們最早期的排隊教育?過馬路時一起等綠燈是跟隨陌生人排隊,但在隊尾的人會否不知其實在排甚麼,只是盲目一起跟人排?又如讓座,關愛座的爭議令以往的讓座美德變成有壓迫感,我們又可否反過來想,能否讓座給年輕人、情侶讓座給他人然後自己坐大脾、讓座給速遞員然後速遞員把自己的自備小摺凳讓給他人,從而引發一場五餅二魚式人人有位坐的美好蝴蝶效應。飲江詩云:「讓位給讓位者/空間有了它的空間/我打尖/故我是尖子/在此墓園」。


年輕人、情侶、速遞員,其實都嘗備受地鐵其他乘客的不善眼光;又如茶餐廳裡大聲吵架教仔的家庭、沒好臉色的伙計、過度親熱的情侶,不過都是因為家中沒有空間,才會這樣在公開環境中處理私人事務。對於那些無心地惹你討厭的人,我們若能體諒他們處境與背後的原因,反過來給他們幫助,才更有可能好好地梳理一個社會之間不同人群的關係。香港的舊課本中談品德與公德時,還是主要集中在行為的規範,而少談背後的理念和價值。「(Don't) make a change」通過以搞笑的方式轉換處境,反而可以讓我們推論出,「公德行為」背後所應抱持的價值:尊重每一個人的處境。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好想藝術》(本集於6月10日播放),逢星期日晚上10時在港台電視31及31A播映;逢星期三晚上6時在無綫電視翡翠台提供節目重溫;港台網站tv.rthk.hk及流動程式RTHK Screen視像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好想藝術

香港電台與香港藝術發展局攜手製作——演藝文化雜誌式節目《好想藝術》,以輕鬆、幽默方式,介紹各種藝術知識和軼事趣聞,希望觀眾從繃緊的生活中釋放出來,清空自己,享受藝術,Make A Change。

熱門文章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