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3-01

荷蘭畫家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的鎮館之寶,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2 月舉辦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維梅爾特展,《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自然也是借展之列。當少女「離家出走」,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想出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方法,在線上收集各界對畫作的二次創作,用以代替原畫展出,掀起一番二創熱潮。 (閱讀更多)

跨越記憶與想像的邊境 ——「跨文化對話、協商與現代性:現當代華文文學與文化」學術研討會紀錄

報導 | by 蔡樂佳 | 2023-02-24

去年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與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聯合主辦「跨文化對話、協商與現代性:現當代華文文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來自香港、台灣、日本、韓國、新加坡的多位學者,於線下及線上同步參與會議。來自多個領域的研究者乘著工業、科學與技術發展的羽翼,齊聚於此,得以跨越地理空間的界線討論交流,與會議主題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呼應。 (閱讀更多)

詩人不害怕AI:訪《谷川俊太郎詩選全集》譯者田原

專訪 | by 煮雪的人 | 2023-02-23

華文世界幾乎所有谷川俊太郎的詩,都是由詩人田原翻譯,他們不僅是作者與譯者的關係,田原也是谷川的研究者與多年好友。煮雪的人訪《谷川俊太郎詩選全集》譯者田原,談到谷川是位經得起「時間、讀者、翻譯」三者考驗的詩人,也從急速發展的AI談寫詩。 (閱讀更多)

詩與影的距離:香港藝術節@大館《讀音:進山.看海.未嘗不可》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3-17

自 2019 年起,聲韻詩刊以《讀音》之名,發起一個多媒體詩歌保育計劃,持續記錄不同年代的本地詩人朗誦詩歌的聲音。在 2 月 18 至 26 日,「香港藝術節@大館」進一步為詩歌帶來多角度美感體驗,舉辦《讀音:進山.看海.未嘗不可》,邀請視覺藝術家曾敏富(Matthew)和梁山丹(Lily),聯乘本地三位詩人飲江、關夢南、王良和跨界合作,探討視覺、科技與詩歌藝術的互換關係,在全新感官領域下轉化詩歌成為多媒體的互動裝置,引領觀眾進入全新的詩意想像。 (閱讀更多)

時變、世變、人變 真實的荒涼:記「周蜜蜜x陶傑《亂世孤魂》對談:相聚冬日,撫今追昔」座談會

報導 | by 李紹基 | 2023-02-22

2046出版社早前為新近出版的周蜜蜜新作《亂世孤魂——我與羅海星,從惠州吉西二坊二號到唐寧街十號》舉辦對談會,由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擔任主持,並邀得知名作家陶傑和因傷未能親身出席座談會的本書作者周蜜蜜作視像分享。與會的講者和聽眾,在冬晚的氣溫中團聚,一同於仿60年代裝潢的復古餐室中,藉著絲襪奶茶的氤氳餘香,懷想周蜜蜜真實紀錄下的舊香港。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怎樣去感覺力量

散文 | by 蘇苑姍 | 2025-02-06

編輯推介

《命運》交響曲

小說 | by 盧頌熹 | 2025-02-21

情人節必看愛情電影! 麥曦茵X月巴氏X陳煒舜X鍾雪瑩私藏片單

現身說法 | by 麥曦茵, 月巴氏, 陳煒舜, 鍾雪瑩 | 2025-02-13

逃課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2-10

舊書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