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by 王瀚樑 | 2023-05-04

5月1日除了是勞動節,也是程展緯的生日。一年前的5月1日,程展緯穿著港鐵清潔工制服,披上自製的垃圾膠袋,在港鐵站裡默站抗議政府防疫抗疫基金不包括在前線抗疫的清潔工人。今年51歲的他則披著「垃圾蟲」的裝束,批評港鐵的外判標書設計,仍然只是「價低者得」,令港鐵外判清潔工人的薪金遠比食環署外判為低。 自從2021年11月開始,程展緯成為港鐵的外判清潔工,在疫情爆發期間,他以工人的身份,不斷提出外判清潔工薪金過低、支援不足、不受保障等等問題。他也經常運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做清潔工的感受和趣事。在傳統組織土崩瓦解的當下,繼續令工人的聲音被大眾聽見。 (閱讀更多)

【無形・每次冥王星靠近的時分】前置詞:冥王星的毀滅與重生

無秩序編輯室 | by 無形編輯部 | 2023-04-28

無論是否認真研究過月亮上升太陽,星座與星盤都有種令人著迷的魔力。位於太陽系最外圍的冥王星,曾經被視為第九顆行星,雖然現在已被降格為矮行星,但它在占星學卻有著獨特的意義,神秘得非常清晰。今期《無形》邀請不同作家圍繞冥王星進行書寫,把所有未能顯形的影子,投放在星軌的輪迴之中。 (閱讀更多)

【周末好去處】大館「BOOKED:香港藝術書展」 行為藝術、現場實驗音樂表演創新猷

報導 | by 蘇麗真 | 2023-04-28

大館「BOOKED:香港藝術書展」五度歸來,一連四天於賽馬會藝方及 F 倉展廳舉行,今屆更帶來全新項目 「聲書相印」,展現「聲音」和「印刷」可以如何交融契合,特設現場持續音樂表演及行為藝術表演,並設有手製小誌工作坊等一系列精彩的對談和活動,不失為長假期的藝文好去處。 (閱讀更多)

疫後DSE中文寫作考「 聚餐」 詩人教師點評試題方向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04-28

今年中學文憑試(DSE)中文科於25、26日開考,隨着高中核心科課程改革明年落實,判三聆聽及綜合能力卷將被廢除,因此今年是考生最後一次應考這份試卷。卷一閱讀考卷課外篇章則有兩篇白話文和一篇文言文,分為是台灣作家陳列的《我們去唱歌》、台灣作家簡媜的《一竿冷》和清朝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節錄,讓考生答出文章當中的寓意和哲理。而卷二寫作卷中,其中一條作文題目為「 一次令我百感交集的聚餐」,有考生笑稱題目「離地」,過往數年間因為疫情關係,沒有機會聚餐。也有人認為,正因為經歷過數年疫情,考生如作答這條題目中「百感交集的聚餐」會有更深刻和複雜的感受。本身為詩人、作家的中文科教師跂之則說,考生應從生活中寫出真情實感,帶出深刻立意,便可乎合文憑試的準則。 (閱讀更多)

給漫遊者的百年老宅書店——專訪郭怡美書店郭重興與趙偉仁

專訪 | by 陳娉婷 | 2023-04-28

大稻程老街車水馬龍,最喧鬧繁華的迪化街一帶,門牌129號是巴洛克式的三層紅磚建築,去年底進駐「郭怡美書店」,配搭木質古雅洋房裝潢,飄散滿室書香,讓遊人享受一刻恬靜。 這棟百年建築命運曲折,在18世紀是台灣富商郭烏隆的祖厝,後因經營不善而一度易手他人,去年郭烏隆之孫郭重興把它承租下來,重振祖傳老宅之光,商行變成文化氣息濃厚的書店。 (閱讀更多)

《命案》:戲裡戲外,都是一場對抗宿命的實驗——訪鄭保瑞

專訪 | by 黃創筠 | 2023-05-11

宿命原是悲劇,人越要去改命,越見迷失。哪怕是多以對抗命運為題的鄭保瑞,直言拍攝《命案》時也多次迷失。電影以風水命理入題,能否改命,最後還是還是取決於心。幾次推倒重來,重拍過後,主題顯現,鄭保瑞將過往自己的電影風格重新演繹,戲裡戲外,都是一場對抗宿命的實驗。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看《貓貓的奇幻漂流》雜感

影評 | by 泊泉 | 2025-05-07

編輯推介

《貓貓的奇幻漂流》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5-09

代溝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