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藝術 | by 好想藝術 | 2018-07-23

幾年前開始掀起一輪舊課本熱潮,從大陸開始重出民國時期的舊課本,到香港劉智聰建立舊課本展覽館,都引起文化界以至一般大眾的注意。究其原因,一來舊課本是集體回憶,在變幻人世大潮中,能給人一種安心立命的熟悉感。課本既是關於教育,也是關於未來的;在過去與未來、實與虛的界線上,好想藝術與「(Don't) Make a Change」團隊帶我們再看「舊課本」。 (閱讀更多)

書香人情——記書展裡的舊書店

其他 | by 梁璇筠 | 2018-12-28

書展現場,坐落一小而別緻的神州書店攤位,在一片新書的海洋中,散發古舊而優雅的味道。神州書店的歐陽文利老闆,祥和自若地坐於正中。年前有幸在「九龍城書節」訪問過歐陽老闆,今年神州書店又在書展擺攤了。經營舊書店近五十載的歐陽老闆曾經講過一個故事︰大陸解放之初,有一位上海老伯輾轉來到香港,在他的書店中找到一本書,目不轉睛的,不是要買書,又要問及書之來歷?他覺得奇怪,但是還是約了買賣雙方見面——果然老伯和這個賣書的女士就是舊情人,當年因為戰火離散了。 (閱讀更多)

於是,我們翻起第一片土——董啟章、甄拔濤、袁兆昌談《自由如綠》

專訪 | by 李卓謙 | 2018-08-10

「香港文學是城市的文學。」這種印象或許太過根深柢固,以至當我們想數出一兩本香港書寫自然的作品時,幾乎都會為之語塞,糾纏半天或許只能道出吳煦斌的名字。訪問幾位參與撰寫《自由如綠》的作家,幾乎都不約而同說到,在香港寫植物/自然的作品,不是沒有,但實在少。如此,由廿四位香港作家寫廿四種植物的《自由如綠》就成為了異數,更是史無前例。相較在台灣已經發展得頗蓬勃的自然書寫,香港或許只是剛剛起步,董啟章說這是一本播種插秧的書,而不是收割的書…… (閱讀更多)

書展遊園︰「愛情文學」糖衣,認真你就輸了

報導 | by 李顯華 | 2018-07-22

整體而言,「文間有情」專題展覽看看就好,認真就輸了。不要期望看展後加深對「愛情文學」的認識,十個作家中,只有張愛玲談的是嚴肅文學,流行文學數量多而雜蕪,很難疏理出「愛情文學」的脈絡。 (閱讀更多)

認識淫審過程!鹹濕可以,核突唔得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18-07-30

對於「鹹濕」、「核突」有限的接受能力,以及文學閱讀能力,也讓金佩瑋一針見血地提出:「就是這些事件,令香港從一個大都會倒退成回一條小漁村了。 (閱讀更多)

理性失語的荒澤時代——「魚的可能︰羅永生、羅貴祥談《荒澤之魚》」座談紀錄

其他 | by 李顥謙 | 2018-09-02

《荒澤之魚》是屬於這個年代的文學小說,呼召現時公共性缺乏的歷史碎片。它填補了當下本土主義中缺席的,一塊關於過去的版塊,提供一種資源予新的本土青年思考吸收。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樺加沙日記(擬淮遠三則)

散文 | by Greenly, 羊格, 麥景琪  | 2025-10-01

光之帝國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9-26

詩三首:〈念尼泊爾〉、〈失控練習〉 、〈臺北寫真〉

詩歌 | by 王培智, 俊奇, 徐竟勛 | 2025-09-26

靈感獵人

小說 | by 勞國安 | 2025-09-26

計劃

小說 | by 蔡傳鎮 | 2025-09-23

藍移吧!

小說 | by 黎喜 | 2025-09-19

當代的某些關係

小說 | by 苦橙蒿 | 2025-09-19

智慧腐蛀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