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霓虹燈為主題的《燈火闌珊》,以雙線情節觸及失去這個主題,曾憲寧導演與陳心遙監製在訪問裡分享創作意念,談及團隊拍攝前做了大量資料搜集,走訪霓虹燈行內現存的老師傅,發掘到霓虹燈牌的製作,恰與電影拍攝有相似之處,決定將霓虹燈放到觀眾面前,讓霓虹燈成為電影的主角。 (閱讀更多)
如果閱讀的意義,是為了守護屬於內心的一寸自由。那麼書店的存在,或許是為這侷促的都市,創造出一個可以稱為自由的空間,我們能夠在這裡探索書本,讓思想漫遊。在香港這個變幻不定的城市裡,仍然有書店屹立超過半個世紀,見證時代變遷。有些書店則生於亂世,盼望為這都市中的人提供一片心靈綠洲。《虛詞》編輯部為讀者介紹城中超過二十間獨立書店,遍佈不同地區。若有時間,何妨去書店一遊,也許當我們手中有書,才能夠相信另一個世界,仍然是可能的。 (閱讀更多)
過去一年,NFT、元宇宙的興起,為藝術、文化或娛樂創作者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新的市場和營運模式。NFT能否同樣為文學出版帶來轉變?香港作家董啟章與台灣飛地出版社一同探索這種全新的出版方式,將小說《天工開物.栩栩如真》以NFT書的形式重新出版,讀者可在網上購買限量1000本的NFT書,並在電腦、平板或手機上閱讀。在NFT、區塊鏈、虛擬貨幣的世界上,開始文學出版的一場實驗。 (閱讀更多)
黃秋生憑《白日青春》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電影拍了二十多組戲,黃秋生來回咀嚼劇本的細緻人皆共知,鄧小樺這篇訪問,從他的狼戾表面,走到靈魂之中,表面以下還有許多層次,永遠有一股創作的內在動力,讓他不絕追求,同時可能隨時變化騰動,如同青春少年。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