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楊喜盈 | 2020-11-03

一個破碎的家庭並不是憑空出現,父母親的角色扭曲才是導致惡夢的關鍵,而往往孩子就是最為受罪的一個。《神》這部電影對於父親的想像是複雜的,一方面有著對父親角色的控訴,另一方面也流露角色的戀父情結。 #神棄之地 #Netflix #Tom Holland #反宗教電影 #父權 #厭男 #戀父 全文:https://bit.ly/35VXbIs ◤ 想閱讀更新更多「虛詞」內容,歡迎先讚好專頁,再將專頁揀選為「搶先看」! ◤ ◤ 《無形》於各獨立書店有售,包括(港島)艺鵠ACO、見山書店、銅鑼灣樂文書店、銅鑼灣Desk-one溫室、glue咕嚕館;(九龍)序言書室、油麻地Kubrick、旺角樂文書店、合舍、貳叄書房、旺角Desk-one溫室;(新界)生活書社、荃灣Desk-one溫室;(澳門)邊度有書,售價港幣20元正。 歡迎訂閱,敬請私訊查詢。 ◤ ◤ ◤ 《無形》及「虛詞」歡迎自由題投稿,稿例:http://www.p-articles.com/contribution (閱讀更多)

《我想結束這一切》:無奈人生,輾轉反覆也孤伶

影評 | by 失・逃 | 2020-10-26

查理荷夫曼是當代最炙手可熱的荷里活編劇,雖然產量不多,卻每每讓人咋舌。新作《我想結束這一切》延續查的瘋狂幻想,即使《我》貌似供出一個較樂觀的結局,卻仍然是重述著一個故事,每個角色均可窺見他作為編劇和(自認失敗的)中年人的焦慮。 (閱讀更多)

《我想結束這一切》:當我夢見我殺死了我

影評 | by 紅眼 | 2020-10-20

傳聞《我想結束這一切》是年屆六旬的查理荷夫曼收山之作,有如豁出去的最後一次精神分析電影實驗。若《無痛失戀》是一個「死而復生」的愛情故事,《我想結束這一切》就是一個「為死而生」的愛情故事。但當然,《我想結束這一切》複雜得多。兩部電影,從浪漫真愛到絕望的灰燼,唯一的共通之處是,這麼多年來,查理荷夫曼始終都依戀著那一片冰天雪地,而他想像的情人,都有一把橘色的頭髮。 (閱讀更多)

《新聞守護者》的饑餓演練

影評 | by 葉嘉詠 | 2020-10-19

追求真相和尋求公義,是電影《新聞守護者》的核心主題,葉嘉詠這篇影評再從「飢餓」作延伸,談到電影中的真相,如何與飢餓缺一不可,甚至相輔相成。 (閱讀更多)

為傷痕歲月說一個無比殘酷的笑話 —— 王童電影回顧展

影評 | by 紅眼 | 2020-10-19

過去在香港搞台灣電影經典回顧,通常離不開侯孝賢、楊德昌或蔡明亮的鐵三角組合,王童一直都被冷落。但自從去年獲得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王童的鄉土作品再次備受關注,亦在最近舉辦了電影回顧展。如果說侯孝賢電影世界是帶著歲月的傷痕,王童那些帶著「古早味」的電影,就是為歲月而開的一個玩笑,像幽了歷史洪流一默的詼諧段子。 (閱讀更多)

《逃出立法院》:粗殘有趣又有玩

影評 | by 失・逃 | 2020-10-14

「亂」看來是《逃出立法院》導演王逸帆的風格核心。舉凡迷因、電視新聞、硬照拍攝、動漫、電子遊戲,全都成為導演順手拈來的素材。《逃》一路踩盡油門的劇情推進,肆無忌憚的狂噴血漿,各個元素之間大多沒有甚麼關聯,更遑論主題性。反之,迷因化敍事卻是毫無顧忌的解放出來。透過群魔起舞的亂象,反而觸及了普世政治的荒唐。迷因等流行文化符號再一次把政治元素廉價化,從而使嚴肅的議事廳成為真正呈現人民憤怒狀態的染血缸。《逃》可謂近年台片的代表。歷經近二十年的藝術價值和票房低潮後,台灣無疑正面臨一眾新血的衝擊。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貓貓的奇幻漂流》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5-09

代溝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5-07

看《貓貓的奇幻漂流》雜感

影評 | by 泊泉 | 2025-05-07

空心圓

小說 | by 石啟峰 | 2025-04-25

破皮

散文 | by 令菱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