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矛盾的是,三浦春馬及竹內結子最後的遺作《信用欺詐師:公主篇》,它是一套笑話喜劇電影,而且完全不帶悲傷,故事以快樂的結局收場。所謂欺詐師,即是有些把戲技倆的高級騙子。「即使是假的,只是演戲,都要盡力做好。」欺詐師的精粹在於,騙人騙到把自己也騙過,正宗是「做戲做全套」。作為演員,可以憑演技實力騙過觀眾,卻沒法把自己也騙過——沒法相信「我很快樂」、「我生活得好」、「這是我想要的生活」。沒有把自己騙到,大概是欺詐師的致命傷。 (閱讀更多)
一般來說,新聞或紀錄片都會盡量減少個人色彩,《致莎瑪》顯然不是這種紀錄片,電影名稱本來就是帶有濃厚個人感情色彩的標示,觀眾更似是在讀一封導演寫給尚未長大的女兒的信,無可避免被溢出的情感捲進去。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