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紅眼 | 2020-10-20

傳聞《我想結束這一切》是年屆六旬的查理荷夫曼收山之作,有如豁出去的最後一次精神分析電影實驗。若《無痛失戀》是一個「死而復生」的愛情故事,《我想結束這一切》就是一個「為死而生」的愛情故事。但當然,《我想結束這一切》複雜得多。兩部電影,從浪漫真愛到絕望的灰燼,唯一的共通之處是,這麼多年來,查理荷夫曼始終都依戀著那一片冰天雪地,而他想像的情人,都有一把橘色的頭髮。 (閱讀更多)

《新聞守護者》的饑餓演練

影評 | by 葉嘉詠 | 2020-10-19

追求真相和尋求公義,是電影《新聞守護者》的核心主題,葉嘉詠這篇影評再從「飢餓」作延伸,談到電影中的真相,如何與飢餓缺一不可,甚至相輔相成。 (閱讀更多)

為傷痕歲月說一個無比殘酷的笑話 —— 王童電影回顧展

影評 | by 紅眼 | 2020-10-19

過去在香港搞台灣電影經典回顧,通常離不開侯孝賢、楊德昌或蔡明亮的鐵三角組合,王童一直都被冷落。但自從去年獲得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王童的鄉土作品再次備受關注,亦在最近舉辦了電影回顧展。如果說侯孝賢電影世界是帶著歲月的傷痕,王童那些帶著「古早味」的電影,就是為歲月而開的一個玩笑,像幽了歷史洪流一默的詼諧段子。 (閱讀更多)

《逃出立法院》:粗殘有趣又有玩

影評 | by 失・逃 | 2020-10-14

「亂」看來是《逃出立法院》導演王逸帆的風格核心。舉凡迷因、電視新聞、硬照拍攝、動漫、電子遊戲,全都成為導演順手拈來的素材。《逃》一路踩盡油門的劇情推進,肆無忌憚的狂噴血漿,各個元素之間大多沒有甚麼關聯,更遑論主題性。反之,迷因化敍事卻是毫無顧忌的解放出來。透過群魔起舞的亂象,反而觸及了普世政治的荒唐。迷因等流行文化符號再一次把政治元素廉價化,從而使嚴肅的議事廳成為真正呈現人民憤怒狀態的染血缸。《逃》可謂近年台片的代表。歷經近二十年的藝術價值和票房低潮後,台灣無疑正面臨一眾新血的衝擊。 (閱讀更多)

面對現實熱戀很快變長流細水: 16年後再看《無痛失戀》

影評 | by 鄧烱榕 | 2020-10-14

廿四五歲看《無痛失戀》,會覺得電影裡的一切都很是浪漫。可是,來到年近四十,再看《無痛失戀》感覺便完全不一樣了。鄧烱榕形容,人到中年,相愛總是簡單,難的是日復日的相處和經營。CLEMENTINE與JOEL其實都經歷過,他們失敗了,所以才會跑去找醫生刪除記憶,同時埋葬愛與恨,好讓自己一覺醒來可以重新做人。但電影如果再拍下去,過多十年八年,他們會否打回原形?如果他們還結了婚生了仔,最後會否變成了另一個版本的《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編輯推介

怎樣去感覺力量

散文 | by 蘇苑姍 | 2025-02-06

Lovesick:當代社交倫理一瞥

理論 | by 任弘毅 | 2025-02-06

舊書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2-04

精衛(讀讀山海經其二)

散文 | by 跂之 | 2025-02-02

誰是大英雄

散文 | by 李昭駿 | 2025-02-01

2025年文人春遊推薦

無秩序編輯室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9

橫渡

散文 | by 余婉蘭 | 2025-01-29

致鍾玲玲的信

其他 | by 黎哲舜 | 2025-01-29

有時風勢很大

小說 | by 徐焯賢 | 2025-01-28

另類風景

散文 | by 言水 | 2025-01-25

周冠威開辦電影課程 透過恐怖片探討人心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5

大衛連治的魔力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