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左筠 | 2021-05-12

趙婷的《浪跡天地(Nomadland)》成為奧斯卡年度最佳電影,不過坊間評價則好壞參半,有論者認為電影過度浪漫化,忽略了真正的社會議題,但左筠則認為電影主題後段由體制與人的衝突,擴展到女主角與自己內心的衝突,反而將電影帶到一個有點佛學意味的層次。 (閱讀更多)

看見緬甸:紀錄片的力量

影評 | by Mike Kwan @ 映畫札記 | 2021-05-11

緬甸軍方近月發動政變,引起全國各地民眾上街示威及軍方持續至今的血腥鎮壓。身處香港的我們自緬甸政變以來,靠當地抗爭民眾上傳到互聯網的片段及圖片,得以緊貼當地形勢。百老匯電影中心亦舉辦特備節目《看見緬甸》,為香港觀眾放映五部關於緬甸的電影。如Mike Kwan所言,紀錄片是對抗遺忘的重要力量,代受到壓迫的人民發聲、暴露野心家的大言不慚,更令世人看見緬甸。 (閱讀更多)

《醉美的一課》:人生失意,不如飲多 Round

影評 | by 紅眼 | 2021-05-06

丹麥代表《醉美的一課》(Another Round)以四個醉酒廢中的故事,擊敗《少年的你》奪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癲狂放浪,樂極生悲,背後其實盡是不說出口的哀愁。當青春與人生巔峰已離你而去,喝醉,是為了走更遠的路,人生好難,接受今日那個不完美但是 feel good 的自己,是個漫長的過程。 (閱讀更多)

《腿》:婚姻中的「聖母」與「渣男」

影評 | by 知夏 | 2021-05-04

《腿》的故事取材自導演張耀升父母的故事,不同的是賦予兩人國際標準舞舞者的身分,讓對腿的執念變得更容易理解。知夏則認為,兩人如「聖母」和「渣男」的兩個典型,缺乏更細緻的心理描寫,但就呈現兩人的婚姻悲劇而言,其實也是很到位。 (閱讀更多)

《惡與他們的距離》:思無邪與身後身

影評 | by 陳子雲 | 2021-04-29

拉素羅夫(Rasoulof)拍完《惡與他們的距離》(There Is No Evil)後,隨即被伊朗政府囚禁,即使在柏林奪得金熊獎,本人亦沒能親臨。而電影本身卻站在囚犯的對位——劊子手去思考,為甚麼在伊朗,有些人年年月月,行禮如儀地為死囚行刑?為甚麼有些人不願服從惡法,為信仰拒絕行刑,衝破牢獄一時,卻淪落一生? (閱讀更多)

《浪跡天地》:沒有夜歸人

影評 | by 失.逃 | 2021-04-22

失.逃評趙婷新作《浪跡天地》(Nomadland),電影確有受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Malick)的影響,但《浪》作為一部以邊緣族群為題的電影,當中在角色塑造上卻在不少矛盾之處,當整體的情感表達崩壞之際,所謂「以真實人物提煉戲劇」的方式便會變得更不可信,因此本來誠懇的關懷,則會讓人覺得虛偽。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2025書展活動推薦 獨立出版另起爐灶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7-16

編輯推介

Bruksvara

小說 | by 徐竟勛 | 2025-08-02

良風有迅

散文 | by 惟得 | 2025-08-01

表達空白

散文 | by 釅釅 | 2025-07-25

粵劇音樂設計怎樣取得平衡

其他 | by 王勝泉 | 2025-07-27

放榜的那些事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