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的少女畫像》:畫框內外的凝視

影評 | by 左筠 | 2020-10-07

疫情高峰過後,於康城影展獲得最佳劇本的《浴火的少女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仍在上映。在這部以女性為主題的電影中,左筠詳細分析包括「畫像」、「火」和「凝視」等影像符號及其象徵意義,並探討了十八世紀父權框架下女性所承受的社會規範和性別不對等關係。另一方面,導演Céline Sciamma和女主角Adèle Haenel本為戀人,卻在拍攝《慾火的少女畫像》之前和平分手。分開了的戀人,共同合作一部關於離別的愛情電影,彷彿一場儀式,為10年的感情留一個記錄。 (閱讀更多)

《信用欺詐師:公主篇》三浦春馬、竹內結子,騙不過自己的演員

影評 | by 山下茂樹 | 2020-10-06

令人矛盾的是,三浦春馬及竹內結子最後的遺作《信用欺詐師:公主篇》,它是一套笑話喜劇電影,而且完全不帶悲傷,故事以快樂的結局收場。所謂欺詐師,即是有些把戲技倆的高級騙子。「即使是假的,只是演戲,都要盡力做好。」欺詐師的精粹在於,騙人騙到把自己也騙過,正宗是「做戲做全套」。作為演員,可以憑演技實力騙過觀眾,卻沒法把自己也騙過——沒法相信「我很快樂」、「我生活得好」、「這是我想要的生活」。沒有把自己騙到,大概是欺詐師的致命傷。 (閱讀更多)

《致莎瑪:敘利亞家書》:拍攝紀錄片可以訴諸個人情感嗎?

影評 | by 黃柏熹 | 2020-09-22

一般來說,新聞或紀錄片都會盡量減少個人色彩,《致莎瑪》顯然不是這種紀錄片,電影名稱本來就是帶有濃厚個人感情色彩的標示,觀眾更似是在讀一封導演寫給尚未長大的女兒的信,無可避免被溢出的情感捲進去。 (閱讀更多)

《天能》與《闇》:自大狂與強迫症的燒腦對讀

影評 | by 紅眼 | 2020-09-22

同樣圍繞著時間旅行、平行世界、祖父悖論、量子力學、存在主義、宿命論、核能危機、世界末日⋯⋯等等科幻作品的關鍵詞,《天能》與《闇》不僅引用的科學理論相若,兩部作品精湛的時序交錯,皆形成了某個讓觀眾沉溺其中的漩渦,樂此不彼於繪製盤根錯節的時間線和人物關係圖。關鍵的分別是,兩者在說故事的形式上,卻是南轅北轍。 (閱讀更多)

《生命之光》:愛的冒險

影評 | by 失・逃 | 2020-09-18

末世氛圍籠罩一段自我放逐之旅,一對父女苟延殘喘的流浪,誠如片中主角所言,這是一段愛的冒險。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執拾遺傳症

小說 | by 彭慧瑜 | 2025-07-05

蘇苑姍詩三首

詩歌 | by 蘇苑姍 | 2025-07-04

散文 | by 俞宙 | 2025-07-04

〈黛玉笑了〉:捻花而笑的林黛玉

其他 | by 余永曇 | 2025-07-03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

詩三首:〈石身〉、〈春天〉、〈無題〉

詩歌 | by 王兆基, 黎喜, 潘國亨 | 2025-06-28

唐格朗(Tangerang)女子

小說 | by 悇愉 | 2025-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