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陳振翔 | 2020-06-29

當老一輩同性戀者在更嚴苛的社會中錯過了青春,錯過了叛逆的勇氣,錯過了探索自己的時機,那他們要如何自處? (閱讀更多)

《極樂品種》:曖昧的新時代寓言

影評 | by 劉建均 | 2021-09-24

作為象喻,Little Joe空洞卻又明確,可以是有毒心靈雞湯或小確幸,可以是賀建奎的基因編輯嬰兒,可以是軟性維穩工具,可以是武漢冠狀病毒⋯⋯但本質上就是全球資本主義社會產物,恐怖在害人於無形,人不是被魅惑,就是為了「和諧」若無其事,一旦遺禍全球並且不可收拾,我們就要從此跟它共存下去——21世紀電影對災難或怪物的嶄新觀點,不是說消失就消失,《真・哥斯拉》(“Shin Godzilla”,庵野秀明、樋口真嗣導演,2016)就是一例。 (閱讀更多)

駁雜的傳統:從《叔叔》看老年同志的處境

影評 | by 邱嘉耀 | 2020-06-23

《叔叔》一如電影中屢現的青山的《微風細雨》,以洗盡鉛華的敘事風格、細膩真摯的人情刻劃取勝。 (閱讀更多)

《叔.叔》的十八場食事

影評 | by 陳廣隆 | 2020-06-17

《叔.叔》的「食」與「色」到底是編寫精妙,可視為將來新手的參考範本,還是欠缺新意的做法,就留待觀眾評價了。 (閱讀更多)

生死愛欲,稀鬆平常:從日常之中遇見《叔·叔》

影評 | by 王樂儀 | 2020-06-10

《叔》打開了很多關係,但並沒有一一解決,反而讓它們平坦地、靜靜地攤開。阿清躺在床上睜開眼,靜靜看著阿柏的背影;阿永輕聲的敲門要阿海把音量收細;阿海微微蜷曲身子,就側躺在床上照著少量的光;以及最後阿柏緩緩步入教堂,坐下來,嘴唇震動,想哭,未哭出來,就這樣完結。作為觀眾,總想責備導演的殘忍,傷害藏在各細微之處,無法處理。 (閱讀更多)

【鄧小樺專欄:閃爍其辭】《無痛斷捨離》:作為人的痛苦

影評 | by 鄧小樺 | 2021-09-24

所有的「無痛」,其實都是人面對無法承受的痛苦,而選擇了謊言的故事。電影能夠讓不同看法的人都找到認同,乃是因為它選擇了一個說謊者的角度,而又能辯證地揭示出背後的真實。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貓貓的奇幻漂流》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5-09

代溝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5-07

看《貓貓的奇幻漂流》雜感

影評 | by 泊泉 | 2025-05-07

空心圓

小說 | by 石啟峰 | 2025-04-25

破皮

散文 | by 令菱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