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廖偉棠 | 2020-09-04

人煙是關鍵詞,有人煙才有晚稻的豐收日,或者說收成才有意義。塵土、炮灰一般的犧牲到底有什麼意義?這是《八佰》嘗試回答的第一重要的問題,但可惜,這個問題得不到紮實的回答,電影反覆出現的一句:「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如此輕飄無實質內涵,像流行歌詞,完全擔不起犧牲的重量。 (閱讀更多)

無法癒合的傷口:從夢幻的鏡頭看《幻愛》,一場因殘破而生的愛

影評 | by 黃美甄 | 2020-09-01

戲院重開,《幻愛》延續強勢,黃美甄的這篇電影評論,探討鏡頭作為電影語言如何配合電影主題,以純愛揭示彼此的殘破。是救贖,抑或幻滅? (閱讀更多)

要記住這是我們的選擇——談《天氣之子》角色曲線的發展和影像意義

影評 | by 麥敬暉 | 2020-08-26

帆高最後的告白更是讓人深刻體會到這份愛的重量,願為了深愛的人而放棄晴天,其故事意念尤其浪漫。 (閱讀更多)

《幻愛》的倫理困局——未曾去污名,愛情亦何用?

影評 | by 黃柏熹 | 2020-08-10

電影的出發點跟成果之間的巨大鴻溝,很可能是《幻愛》最令人感到可惜的部分。可以說,為了成就李志樂跟葉嵐之間通俗劇式的愛情,電影犧牲了邊緣群體跟社會大眾之間持續爭奪的互動空間,把結局牢牢困在「愛情」那不可能的救贖中。「我不介意」,一句善良的說話,隨時翻轉成保守的態度。 (閱讀更多)

《浮城絮語》:開放和誠實兼具的評論態度最為可貴

影評 | by 劉建均 | 2020-12-24

一直不想寫《浮城絮語》(“Minor Than Nothing”,2020)的評論文章,因為這是很困難的工作,一來6集風格各異,實驗味濃,不易評論,二來有我認識的人,我在東京影展觀摩團認識《流浮》導演鄧朝騰,《浮城之後》攝影指導黎葦林則是我的同學和合作伙伴,然而閱讀《〈浮城絮語〉的沉溺與虛妄》(陳力行)一文,我萌生回應的念頭,近來影評界和大眾出現對《幻愛》(“Beyond the Dream”,周冠威導演,2019)的罵戰,亦令我有感要回應。嚴格來說這篇不是影評,是影評的評論。 (閱讀更多)

《幻愛》七問(或自問自答)

影評 | by 葉嘉詠 | 2020-08-05

問題是,這種愛偉大得有點過頭,接近宗教信仰的、外在形式化的愛,甚至有點簡單化了精神病這個嚴肅又現實的議題。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眾生相》:見眾生

影評 | by 亞C | 2025-10-21

編輯推介

【教育侏羅紀】宿舍的空床

教育侏羅紀 | by 梁智坤 | 2025-11-04

葉姐

小說 | by 楊彩杰 | 2025-11-03

搞軭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10-31

小刀

小說 | by 鍾粹 | 2025-11-01

奧迦斯的旨意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0-31

談《叮叮行》 ——筆訪詩人吳俊賢

專訪 | by 李浩榮 | 2025-10-30

Yet are we tomorrow’s men

散文 | by 孔銘隆 | 2025-10-29

【教育侏羅紀】白鴿

教育侏羅紀 | by 王思皓 | 2025-10-28

Heathcliff

散文 | by 俞宙 | 2025-10-24

七日失戀療程

小說 | by 水 | 2025-10-24

《風林火山》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23

東亞文藝之沈痾:超越人性的遲疑

其他 | by 盤柳儂 | 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