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魏時煜 | 2020-01-22

故事設定在比小說更久遠的十八世紀的法國西部,電影《浴火的少女畫像》卻似乎更加直面今天的性別困境。法國女導演Céline Sciamma的電影語言精準,風格卻是極簡主義。看懂了的人會覺得刻骨銘心,誤入的人會覺得導演處理太過簡單。的確,這部電影並非以往康城影展,甚至藝術院線常見的類型,然而,女人看得懂女人。 (閱讀更多)

《真實芳言》:豪華陣容,輕盈故事

影評 | by 劉建均 | 2019-12-31

逝者、志向、羈絆、血緣、食物、玩具⋯⋯是枝裕和技法仍在,而且即使這些元素略嫌套路,也未至於了無新意。 (閱讀更多)

《外出偷馬》:並未被偷走的一生

影評 | by 廖偉棠 | 2019-12-27

佩爾.派特森原著小說的大部分內容都在電影裡得到忠實呈現,少數沒有,上述這一段便是。但這種死亡與再生感,滲透在電影空鏡頭裡的無數自然元素中,天地無情,卻又與人類的悲歡命運似有冥契。電影裡充滿夏天意象與冬天意象的轉化,但少年傳德1948年夏天挪威瑞典邊界森林裡所經歷的生離死別,奔跑的野兔、幽靜的馬匹、粉碎的鳥巢⋯⋯都一一呼應了他,並作為夏日之憶,在五十年後千禧年前夕的那個嚴冬安慰了他。 (閱讀更多)

學姊,母湯喔——《返校》的兩難

影評 | by 陳子雲 | 2019-12-18

《返校》改編成電影後,編導的方向似乎有意比遊戲更明顯直接地,以台灣戒嚴時期的白色恐怖為主題,但陳子雲覺得它始終是商業電影,把白色恐怖收縮成,學姊的心理衝突的結果,對《返校》戒嚴時期的刻劃不滿意,也不滿足。 (閱讀更多)

新舊媒體轉換的尷尬——《返校》

影評 | by 朗天 | 2019-12-09

原來我們從來不是要避免爆炸,恰好相反,我們是要迎接爆炸,而意義炸得四分五裂不重要,情緒與感染力隨爆炸推到最高點才最關鍵。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編輯推介

舊書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2-04

精衛(讀讀山海經其二)

散文 | by 跂之 | 2025-02-02

誰是大英雄

散文 | by 李昭駿 | 2025-02-01

2025年文人春遊推薦

無秩序編輯室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9

橫渡

散文 | by 余婉蘭 | 2025-01-29

致鍾玲玲的信

其他 | by 黎哲舜 | 2025-01-29

有時風勢很大

小說 | by 徐焯賢 | 2025-01-28

另類風景

散文 | by 言水 | 2025-01-25

周冠威開辦電影課程 透過恐怖片探討人心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5

大衛連治的魔力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