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光》:愛的冒險

影評 | by  失・逃 | 2020-09-18

兩年前凱西·艾佛列克(Casey Affleck)正處於事業的高峰與低潮,一方面他憑藉《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橫掃各大影帝獎項,另一方面卻面臨性侵案指控。歷盡滄桑和榮光後,《生命之光》(Light of My Life)體現了這位新手父親的忠實情感經驗,亦再次證明他的演技和敘事能力。


末世氛圍籠罩一段自我放逐之旅,一對父女苟延殘喘的流浪,誠如片中主角所言,這是一段愛的冒險。《生命之光》是凱西繼偽紀錄片《我仍在這裏》(I’m Still Here)後第二部執導作品,演而優則導,《生》片理所當然充滿偽紀錄片的特徵——簡單的故事和拍攝風格。複雜的人物設定襯托演員的表現,而演員往往是最好的部分。可是,除卻真摯動人的父女之情,《生》片聰明的敘事選取,也是這部作品成功的主因。


近年以森林放逐為題材的作品不少。相比同樣以父女情為核心的《荒野之心》(Leave No Trace),或末世電影《末日旅途》(The Road),《生》片採取更簡易的敘事方針,專注刻劃鰥父與正值成長的女兒,省略描繪世界觀或科幻奇景的部分。甫開場垂直拍着躺臥的父女,女兒聽着父親講的睡前故事:一對狐狸要登上挪亞方舟,男女主角卻因而分離,男主角為救女主角,後來方舟破洞,他不惜親手打造帆船營救,最後抱得美人歸。「特亞方舟」(Art’s Ark)成為現實的映照,父親排除一切困難保護女兒,無休止地遷徙和警惕,為他帶來無比壓力。面對妻子驟逝,他必須挺着喪妻之痛,並為女兒重塑其母親甚至女性的形象。在森林、暴雪、城市之間,父親牽着女兒避開所有陌生人,試圖掩藏她的女性身分。可是,噩耗最終仍然降到他們頭上。誤信老人後身受重傷,反而女兒獨自背起為療傷求生的重擔,為「特亞方舟」的結局帶來了新的演釋。末日氛圍中體現人性的堅韌,電影基調不無陰沉與哀怨,即使鏡頭多以遠鏡呈現人物的迷茫和渺小,但父女情終究為《生》產生了無限溫暖。


不同於近年的同類電影,《荒野之心》刻劃的是父女之間慾望的角力,繼而延宕至回歸文明後關係的深層矛盾和社會福利制度的批判。《生》片反而採取更單一的切入角度,透過末世環境講述一個破碎家庭的求存故事,倒是令筆者想起《抖室》(Room)小男孩Jacob的成長設定。《抖》片中的Jacob自小活在地窖之中,唯一外界接觸,就是看卡通片。如此一來,他的成長背景不但沒有溝通對象,也缺乏父親形象予以學習,甚至按理上,他很難認清自己的性別。事實上,這些缺席條件已經很難使他真正成長為人。回歸《生》片的討論,女兒面臨的處境與《抖》片相當接近。她一直渴望與人相處的機會,但父親為了安全而不斷抑壓她的慾望。如此一來,母親形象的缺席、男性的裝束、否定性別的稱呼等,均阻止其建立性別認同。


父親傾盡所能保護女兒,他隔絕一切外界介入,為的是避免其他男人侵犯她,可是這亦阻礙女兒的成長。除此之外,父親亦有意無意地「決定」了女兒的性別。為了隱藏身分,父親要求女兒脫下裙子和牛仔外衣,而且對外人說這是我的兒子。如此一來,父親不同的決定均否定女兒的性別,亦間接證明了性別是由父權賦予的,若女兒要成為完整的人,她必先奪回女性的身分。故此,女兒改編父親的故事,正是取得性別話語權的象徵。根據女兒的二次創作,女主角獨力完成維修和安頓眾獸的工作,默默等着男主角前來「營救」大家,這時父親才頓悟女兒的自主意識,並逐漸信任女兒。


隨着電影走到尾聲,父親不敵惡漢,千鈞一髮之際女兒開槍營救。其後,她以一人之力照顧負傷的父親,使父親明白女兒已經長大了,結尾父親抱着女兒痛哭,猶如當日哀求妻子一樣。他深諳自己終有一天會老去,而女兒亦將要承受世間各種苦難,但在此刻,他仍然為女兒的成長而悲喜交集的感動流涕。


為人父母的總是害怕自己的子女長大,卻又期望他們健康成長。我們的父母終究不會是完美的,而我們也不會成為完美的父母,因着不完美,我們才可以伴着孩子成長。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失・逃

看電影的人,卻不想當個只看電影的人。觀影對我而言,是因「迷失」而「逃離」的方式,卻因為逃過,方了解如何自處。觀影如是,創作如是,人生如是。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台北之旅藝術有感

藝評 | by 胡夢未 | 2024-03-18

《新活日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14

殖民地的語言

散文 | by 王崢 | 2024-03-08

驚蟄

小說 | by 盧卓倫 | 2024-03-08

《無邪之境》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