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RESULTS FOR "成長"

《莎莉》 :從台中到巴黎,演繹亞洲女性的出走日記 ——訪導演練建宏、演員劉品言

專訪 | by 曾繼賢 | 2024-10-04

現代的愛情故事由網絡主宰,任誰要說永遠已經很傻,尤其在交友軟件的世界裡,交心彷彿就是第一大忌。奈何,說些埕埕塔塔的話,總有人落疊,網絡情騙全球化之下,受騙的又豈止香港少婦,生於台中的養雞農婦也深受其害,隻身勇闖巴黎只盼與情郎相見,卻在出走之中找到自我。台灣導演練建宏的首部劇情長片《莎莉》 正是講述這個故事,由著名演員劉品言擔綱演出,電影先後在釜山影展、金馬影展首映大受好評,也在台北電影節共獲五項提名,並獲最佳配樂,近日來到亞洲電影大獎學院 舉辦的「亞洲電影巡迴放映」,為香港觀眾帶來農村與浪漫之都的網絡情緣。

人少咗但Output多咗,究竟如何可能?——虛詞六月編輯室手記

無秩序編輯室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7-02

七月一日高溫悶熱的夏季,虛詞面對人手縮減、方向調整的轉型也已過兩個月了。這兩個月的虛詞,是讓你覺得陌生了,還是更親切了呢?你點擊我們的次數有增加嗎?你覺得虛詞上的好文章是多了還是少了?在編輯部急風趕雨又像延綿無盡的工作中,我們有時亦會想向讀者這樣發出問詢。我們有時也想你們知道我們的熱切,我們的限制,及小小的激勵。是以,將來會有編輯室手記雙月刊出。 

韓國電影大師朴贊郁訪港 談成長及暗黑系電影背後:相比幸福更想聚焦人的痛苦

報導 | by 黃桂桂 | 2024-02-29

M+Cinema去月舉辦「細思極恐:朴贊郁回顧展」,並請到韓國導演朴贊郁來港出席大師班。黃桂桂整合大師班及傳媒訪問內容,當中朴贊郁談及如何看待「暗黑」、自己的暗黑歲月、父母的薰陶,也說到自己在片場的慣常做法,讓我們由此發現這位「暴力美學大師」的細思極「柔」處。

《SLAM DUNK》二十六年後歸來,井上雄彥的成長超渡

影評 | by 鄧小樺 | 2023-02-01

電影從宮城良田的視角開展成長故事,宮城在爆發的咆哮中將哥哥的夢想內化為自己的夢想,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可能只是一再肯定《SD》是熱血的運動漫畫,但對於鄧小樺來說,《SD》的魅力,一直來自其深刻的矛盾性格。憂鬱者的熱血,離群者的團結,沒有目標的人在奇蹟的瞬間中肯定了自己人生唯一的目標,然後忘我地純粹地投入。某些奇蹟的瞬間,這些憂鬱者離群者無所用心者,離開了原本的自我而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像言叔夏在《沒有的生活》中所說,某些時候我不想成為的就是自己。

《成為真正的人》獲頒「紅樓夢獎」首獎 甘耀明親身出席典禮:「訴說生命成長的故事,獻給美麗的香港」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2-12-14

香港浸會大會文學院每兩年一屆舉辦的「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上月(25/11)假中環藝穗會舉行頒獎典禮,頒發首獎予小說《成為真正的人》的作者、台灣作家甘耀明。親自來港領獎的甘耀明表示,「願以這次得獎作品《成為真正的人》的歷史事件,訴說一場生命成長的故事,獻給美麗的香港。」

《緣路山旮旯》:港男和香港的成長課

影評 | by 謝愷忻 | 2022-08-15

小品製作《緣路山旮旯》放映後備受討論,並陸續加院加場,謝愷忻 這篇影評,認為這部愛情小品在對白、鏡頭都有頗為濃厚的香港感情,雖然不乏尚待刻劃或改善之處,但若然能有更多人支持此齣電影和相關文化產業,甚至香港各地的社區故事,拾級而上,讓香港文化、地景不再「山旮旯」。

已讀即回:我的青春小鳥一去不回來

已讀不回 | by 無定向會客室 | 2022-04-29

文藝界兩大唱得之人──LunaIsABep同Roger大師兄回歸已讀不回 Book Channel!Book Channel 四月鉅獻,Roger X LunaIsABep X 黃嘉瀛,2 girls 1 guy一齊講下有關「成長」嘅話題,Roger自爆愛情經歷之餘,仲同Luna合唱!

【已讀不回 S2 #13】黃嘉瀛:只在乎曾經擁有…最美好的香港:陳慧《拾香紀》

已讀不回 | by 黃嘉瀛 | 2022-04-22

陳慧憑藉處女作《拾香紀》獲得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一鳴驚人。《拾香紀》的主角連十香生活於1974至1996年的香港,「那是香港最美好的二十二年。」陳慧道。今集已讀不回BookChannel,黃嘉瀛介紹令她與香港文學 結下不解之緣的《拾香紀》,不要錯過!

【已讀不回 S2 #11】Luna is A Bep:係愛呀?定係責任?係Luna同你講《愛的藝術》

已讀不回 | by Luna is A Bep | 2022-04-08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究竟在談論甚麼?在日常生活中,愛看似無所不在,但我們真的具備愛的能力嗎?今晚十一點,Luna唔說唱,轉行說書,講Erich Fromm《愛的藝術》!

烏克蘭詩人謝爾蓋・扎丹——以「他人」視角,審視成長的烏東城市

其他 | by 彭礪青 | 2022-03-10

彭礪青找來烏克蘭詩人謝爾蓋・扎丹作譯介,透過他簡單直接的文字,感受當下烏克蘭人流離失所的情景。扎丹的詩都是些典型的東歐詩歌,以超現實和黑色幽默的手法,展現充滿鄉土氣息的尋常事物,同時也夾雜著民族之痛。

女性電影的愛情成長 —— 濱口龍介《睡著吻別 醒來抱擁》

影評 | by 黃柏熹 | 2021-10-20

隨著《偶然與想像》在香港受到擊節讚賞,濱口龍介的舊作亦陸續重新上映。黃柏熹回顧其2018年的作品《睡著吻別 醒來抱擁》,一個女人愛上兩個男人的故事,像重新提醒了我們女性電影的核心所在,並非要在壞男人與好男人之間展示感情兩難,而是顯示在濱口龍介的電影世界裡,女人在愛情中游刃有餘的可能。

【虛詞・如果,命運能選擇】給我一條臍帶

散文 | by 吳煥燊 | 2021-12-09

如果連選擇在狹縫中掙扎都不被允許,那麼請給我一條臍帶。

【教育侏羅紀】貧與富的遺傳學

教育侏羅紀 | by 雅言 | 2020-09-29

人應該了解「物質」存在的真實意義,將其放在生活中合適的位置。

《生命之光》:愛的冒險

影評 | by 失・逃 | 2020-09-18

末世氛圍籠罩一段自我放逐之旅,一對父女苟延殘喘的流浪,誠如片中主角所言,這是一段愛的冒險。

【無形・如果,命運能選擇】在沒有選擇的選擇中,如何「讓自己適應壞世界」

散文 | by 袁兆昌 | 2020-09-16

在「樹枝」上畫了什麼,這些選擇改變了甚麼,結果我們成為了甚麼,誰都不會猜到。

【教育侏羅紀】我只能給你這麼匆匆的一小時——給正在邊緣掙扎的學生

教育侏羅紀 | by 吳詠彤 | 2020-09-01

我只能給你這麼匆匆的一小時/猜探然後原諒你言詞裡/一切可能的由衷與不由衷

要記住這是我們的選擇——談《天氣之子》角色曲線的發展和影像意義

影評 | by 麥敬暉 | 2020-08-26

帆高最後的告白更是讓人深刻體會到這份愛的重量,願為了深愛的人而放棄晴天,其故事意念尤其浪漫。

【無形・偷】偷生

小說 | by 盧卓倫 | 2021-06-24

她在班上不知不覺地消失了。不知怎地,大家對這份「消失」感到習以為常。

【虛詞・偷】偷並不是一件對的事

散文 | by 吳煥燊 | 2020-08-14

上課時偷看書是一個很奇妙的體驗。譬如我在桌底下翻了一整個星期,張無忌還在光明頂上。

【數碼暴龍】「被選中的細路」長大之後,就成為了時代的吹哨者

影評 | by 紅眼 | 2021-09-24

進化的契機,就是行走。任何人,只要一直走下去,總有一天,那些時間和路程,可以換來改變。

【虛詞・Let it 糕】烤箱裡升起的願望

散文 | by 洪曉嫻 | 2020-05-21

女兒不知前事,在照片裡看到自己一歲的生日蛋糕,喜滋滋地要我烤生日蛋糕。

專訪麥曦茵:成年人缺席了,電影是自我療癒與成長

專訪 | by 黃柏熹 | 2019-10-18

香港電影導演麥曦茵的新作《花椒之味》,就是一部面對家庭創傷的電影。「我跟我的學生去看這部電影,他們看完都哭得停不下來。」麥曦茵說。流淚是因為心裡受傷,《花椒之味》的角色都走過一段家庭關係的療癒過程,不禁想問,現實中也有療癒的可能嗎?

神,與殘酷的成長——《耶穌真係落咗嚟》

影評 | by 區皓棕 | 2019-08-28

切勿因為片長只有76分鐘,或者因為導演只是一名21歲的日本青年,又或者因為片名《耶穌真係落咗黎》這個譯名抽水味濃,就看輕這套電影。它沒有因為片長而限制了故事豐富性;沒有因為導演年紀輕輕而欠缺深度;更不是一部像片名一樣的輕鬆小品。《耶》雖然以小朋友為主角,整部電影的視點也是由他出發,但透過這位主角所看到、所想到的層層問題及思考,意味深長,不論是小朋友或大人、有沒有信仰,相信都有所體會。

一起踏上治癒之旅——《踩板故我在》

影評 | by 伍家明 | 2020-05-21

《踩板故我在》與介紹滑板的運動紀錄片不同,滑板的確貫穿了整套紀錄片,但只是作為切入點,讓人震撼的是電影本身的主題。除了記錄三位滑板少年的成長歷程,電影實際上也探討了不少關於貧窮、種族、階級的議題,特別是家庭暴力對下一代成長的影響。

【教育侏羅紀】公開試只是分流與成長,不是人格評核

教育侏羅紀 | by 黃柏熹 | 2019-07-16

是的。一如以往,「狀元」(還有「超級狀元」,到底是誰發明的用語)會成為新聞報道的焦點。譬如幾個名校考生坐在一眾新聞機構的名牌旁邊,像一個小型的記者會,從容地回答各種問題。或許他們也沒有想過,不過是考了一場公開試,忽然就變成代表,回答各種與考試無關的問題。如果說「反對修例」,會獲得掌聲,如果說「不認同暴力抗爭」,就立即挑動了人們的神經。傳媒顯然是有意為之的,促令讀者以輿論的標準來量度學生的說話,沒有人記得他們不過是剛剛從一整套陳舊的應試教育裡走出來的年輕人,沒有人問過為什麼考獲優異成績就代表他們的發言有代表性,沒有人提出這種媒體操作的不堪與傷害。沒有,每年如是。

【教育侏羅紀・大專教育】搖搖欲墜的成長基礎

教育侏羅紀 | by 吳詠彤 | 2019-05-16

初入行的時候,我還以為,任教大專比教授中小學可以更專注於知識的傳授,因為學生們已經成年,照道理已懂自律,會專心上課,追求更高層次的知識;但真正接觸過學生後,你會發現他們仍是一群苦惱的少年。

【教育侏羅紀・學生成長】失群的雛鳥

教育侏羅紀 | by 陳諾諺 | 2019-05-20

「(本報訊)今早十時正,大學一年級生於沙田火車站跳軌身亡⋯⋯」我一面讀著瑤的死訊,一面哼流行曲。車窗外是幾幢外牆剝落的唐樓。一群雛鳥在空調上棲息,只有一隻麻雀不斷繞著附近的樹飛。

【韓麗珠專欄︰越界的誡】與獸共生

專欄 | by 韓麗珠 | 2019-03-25

青春期的人身上都有一股獸的羶氣,他們還沒有學會加以掩飾,而成人則已慣熟地披上人皮,遮蔽獸的面目。在那裡,每一個受害者也可能是加害者,而旁觀者則同時是施虐者和受虐者,沒有任何人能獨善其身。

【教育侏羅紀・學生成長】阿綠的一天

教育侏羅紀 | by 陳諾諺 | 2019-04-17

阿綠中三那年轉到這所傳統男校讀書,現為一名中五學生。他在精英班裡排名十五,尚算安全,可以在大海裡浮游而不被大魚吞噬。阿綠其實只喜歡看課外書。他最喜歡讀韓麗珠的《離心帶》;他覺得這裡的學生都患有飄蕩症,如風箏般在混濁的天空中飄浮。(你呢啲低層淨係識睇垃圾書!)但阿綠不説。他沉默寡言。(唔到你呢d低層講嘢。)

《沒有大路》就走小徑︰壞畫者馬尼尼為

書評 | by 子凡 | 2019-01-11

馬尼尼為的筆尖將傷口掰開來不斷地戳。那被劃破的原生傷口愈張愈大。她用「離經叛道」的句子,說母親壞話、批評父親、怨恨母職、仇視孩子的爸、專事無意義的事情、表揚廢物……一筆筆畫壞社會中的主流價值觀、倫理觀、道德觀,戳破世俗偽裝和平的假象。

寂寞的煙——訪麥浚龍

專訪 | by 紅眼 | 2019-01-08

創作是孤單的。頒獎禮的熱烈掌聲過後,麥浚龍公開感嘆,面對外界吹灰不費的冷親切、壞說話,他不生氣了,他會嘴角上牽,會笑。「人多的地方就有很多問題。」訪問之中,這一句說得輕鬆,印象最深。他喜歡用「大世界」這個詞彙,相對小我的大他者,社會倫理、價值觀、官僚制度和習俗的「大世界」,都太過沒趣。而他選擇以一張有趣的音樂專輯來回應。

【無形.平安】平安幼辭考

散文 | by 李維怡 | 2018-12-21

「平安」,原是一生的難,也是個好深的詞。當然,當時的我,沒有認真想像過,若他日決定做一個不介意離開主流而行之人,其實須準備承受甚麼事情?又如何能在世界中安頓、接納自己繼續前行?感謝今次邀稿,讓我稍為整理了一下,在明確地投身社會運動之前,我是怎樣學習這個詞彙 。

階級世界遮蔽了光明縫隙——我看My Little Princess

影評 | by 徐梓琦 | 2018-12-21

看畢電影My Little Princess(2011),剎那間勾起一些模糊的童年記憶。回想自己,長大後沒有很常去思量構起現在心身模樣的主要原因,導致現在的鬱結剪不斷、理還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