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名外傭因患癌被無理解僱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別學優看到此事慨嘆萬分,決定從書櫃拿出《香港移民家務工創作者作品選集》重讀,書中收錄了56份作品,大部份來至移民家務工,當中包括攝影作品、散文與詩。編者在介紹時說:「我們希望選集的內容能指向[移民家務工]各式各樣的流動身份:母親、女兒、姊妹、朋友、戀人、作家、藝術家、攝影師和講故事的人。」別學優認為此書的使命對在港的外傭尤其重要,因爲他們往往被視爲純粹的勞動者、「經濟貢獻」。對於在港的外傭,這個使命尤其重要,因爲他們往往被視爲純粹的勞動者、「經濟貢獻」。 (閱讀更多)
John Connolly在其著作 “The book of lost things”寫道:「每個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孩子;而每個小孩心裡,都有個未來的成人靜靜等候。」Ivymoksha認為在《神探》裡,彬Sir,是前者,而何家安,是後者。他在觀看電影的陳桂彬和何家安,就知道一個人親近一個人都是出於信任,但當信任漸漸薄弱時,難免會走上出賣的路。何親近彬Sir或許是源於一份尊敬和信任;當信心被動搖時,取以代之的,就是恐懼、懦弱,還有自私。其實那些所謂的「罪」一直潛藏著:何主動的親近彬Sir,不用說都知是為了破案,為了升職,為了揚名。時間久了,水未落石未出,信心動搖,於是,潛藏的罪都出來了。及至何為了保護自己,又受高志偉的影響,出賣成為了唯一出路。Ivymoksh直言,其實信任和出賣,看似是兩極行為,其最終動機卻都不過是「人不為已」。看透了就覺得一切都是一個模樣。殊途同歸。 (閱讀更多)
紀錄片《香港四徑大步走》於2025年1月上映,由Robin Lee執導,Lost Atlas製作。該片以全新視角拍攝香港四條主要遠足徑——麥理浩徑、衛奕信徑、鳳凰徑及港島徑的壯麗景色,並紀錄著「香港四徑超級挑戰」(Hong Kong Four Trails Ultra Challenge,簡稱HK4TUC)這項極限運動賽事。上映至今,電影票房已突破800萬港元,躍升為香港電影史上票房第二高的紀錄片。電影不僅讓觀眾切身感受越野跑手的艱辛與堅毅,更使這部原先被視為小眾的電影,意外引發全城熱議。虛詞編輯部成功邀請藝術家馮美華及文化評論人李照興點評現象級小眾電影《香港四徑大步走》。 (閱讀更多)
本書始於《心智生命》下卷的附錄。鄂蘭在完成以「思考」(thinking)為主題的上卷之後,計畫於下卷處理「意志」(willing)和「判斷」(judging)這兩種心智能力,但最後決定讓後者單獨成冊,惟她在尚未進入正文之前即心臟病發離世,僅留下了兩段引文作為開端。因為鄂蘭此前曾在社會研究新學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開過一門「康德政治哲學」課程且聚焦於判斷,該書編輯瑪麗.麥卡錫(Mary McCarthy)擷取了該課程的部分講稿作為附錄,讓不熟悉鄂蘭在其他著作如何談論判斷的讀者能對她可能如何撰寫該議題有初步的概念。《康德政治哲學講座》則是加拿大政治哲學學者羅納德.拜納(Ronald Beiner)在力排眾議之下,從鄂蘭的講稿及學生課堂筆記所編輯而成。職是之故,這並非一本論證嚴謹的著作,而是一份頗能反映鄂蘭授課時偶有頓挫又靈光乍現的講稿。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