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by 林介如 | 2025-04-12

著作等身、在日本被奉為「賺錢之神」、同時是直木獎首位非日籍得獎作家的邱永漢,1994年寫下的自傳《我的青春臺灣,我的青春香港》,於百年誕辰之際推出全新中譯本。全書回溯他動盪不安的前半生,藉由他的「青春」經歷,我們讀到的是臺灣作為殖民地所遭受的不平等對待,以及政權更迭後的暴力與壓迫,種種不穩定的因素構築了這一代人的青春。 (閱讀更多)

《遷移者之歌》藝術的形體,勞動的身體

劇評 | by 江祈穎 | 2025-04-09

江祈穎讀畢《遷移者之歌》劇本集後,憶起自己在2023年在澳門藝術節碰到《消失的身影》便開始對工人有更收入的了解。劇本集收錄了石頭公社過住兩部作品《勞動的人》和《消失的身影》,兩套作品將勞動的身體化為劇場的詩篇,訴說著移民工與地盤工人的血汗與靈魂。江祈穎認為,這不僅是對工人身體的再現,更是一場對理解的叩問——我們未必能全然走進工人的世界,卻被提醒在每一次擦肩時,都需要我們更多的接觸,令他們能參與於社會中,令他們的身影能夠被看見。 (閱讀更多)

《柔道龍虎榜》:杜琪峯的鬥心

影評 | by Ivymoksha | 2025-04-09

杜琪峯參與監制的電視劇《三命》上映後,令到眾多觀眾相當興奮。Ivymoksha因而想起杜曾執導的電影《柔道龍虎榜》,指出其雖為勵志片,為感動人心之作,然而因缺乏黑白二道的劇情張力,使其口碑及票房並不理想。其實,《柔道龍虎榜》不但致敬了黑澤明的《姿三四郎》,亦擁有著杜琪峯一貫風格,透過電影剖析人應如何面對命運這一重大議題上,配以角色精湛的演技,加深電影的感動層次。 (閱讀更多)

為什麼綠色是電影裡最孤獨的顏色?

其他 | by 一只 | 2025-04-09

綠色作為我們日常生活裡最常見的顏色,一只認為當其出現於電影當中,便會有著特殊的含意,更將其稱為電影裡最孤獨的顏色。一只例舉出不同的電影作品,包括《德州巴黎》、《花樣年華》、《22世紀殺人網絡》等,解釋導演如何透過綠色營造出虛幻、疏離、空虛等曖昧效果。 (閱讀更多)

漫想《米奇17號》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4-08

姚金佑傳來《米奇17號》影評。他觀畢電影後認為抛出許多的議題,卻又鑽不深入,認為導演奉俊昊野心過大。當中複製人17號與18號一個溫柔(或懦弱),一個剛烈(或暴躁),但劇中並未講解性格轉變之因由。然而,當姚金佑重新審視電影內容後,發現前後兩個米奇在性格上的這個轉變,是情有可原的。 (閱讀更多)

下半身油漆未乾的我仍然缺愛:讀尹麗川《油漆未乾》

書評 | by 雨曦 | 2025-04-04

雨曦傳來《油漆未乾》詩評,他以「下半身」這一概念出發剖析詩人尹麗川作品如何透過〈肉包子〉映照現實與個人情感,「一個熱氣騰騰的肉包子/掉在雪地上」,帶出油膩卻真實的生活切面,引人反思創作與閱讀的微妙過程。又,討論〈經過民工〉的諷刺從容、〈味道〉中水泥與朽木的對比,講述讀者如何模仿尹麗川般尋找愛。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代溝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5-07

看《貓貓的奇幻漂流》雜感

影評 | by 泊泉 | 2025-05-07

空心圓

小說 | by 石啟峰 | 2025-04-25

破皮

散文 | by 令菱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