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11-12

姚金佑傳來名導演延尚昊最新作品《醜婦》影評,認為電影的重點在於「傳言」的恐怖。他指出戲中兩個相對的「傳言世界」,一是所有受訪者共同建構的、關於母親金熙的「醜陋」傳言;二是圍繞著盲人雕刻家父親永奎的「國寶級工匠」美譽。姚金佑認為,全片最具諷刺性的是盲人父親任永奎自稱因「看清」妻子醜陋、令自己受辱而殺妻,但這恰恰是他真正「盲」的開始,亦親手摧毀了本應純粹感受到的幸福。 (閱讀更多)

前往死蔭的智慧——讀庸.佛瑟(Jon Fosse)《閃光》

書評 | by 曹馭博 | 2025-11-10

台灣作家、詩人曹馭博讀畢約恩・福瑟(Jon Fosse)的《閃光》,指出相較成名作《Septology》,《閃光》反轉死亡視角,融入卡夫卡式困惑與柏拉圖洞穴寓言的顛覆,提出在Fosse的邏輯中,現實才是洞穴,瀕死的光芒才是引領我們進入未知世界的太陽。曹馭博認為《閃光》真正的命題,是「啟蒙」源於內部的黑暗。人必須先理解體內之暗,才能接受外在光芒,讓光「與你同行」,而我們為此付出的代價便是死亡。 (閱讀更多)

東德人的共同回憶:兒童文學作家本諾.普盧德拉一百歲冥誕紀念

其他 | by 趙崇任 | 2025-11-07

今年是東德兒童文學作家本諾.普盧德拉的一百歲冥誕,趙崇任傳來文章,指出Pludra對東德民眾而言,其地位堪比西德的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凱斯特納。普盧德拉的作品如《泰迪警長》與《天鵝島》等,影響著社會主義體制下的孩童。他尤其擅長平衡冒險趣味與道德教育,風格富詩意而不說教,所呈現的價值超越特定的意識形態框架,觸動許多人的情感並引起共鳴,至今仍能吸引到讀者關注。 (閱讀更多)

「愛的政治」分享會隨想,兼論「人情味」的情感政治

時評 | by 梁明暉 | 2025-11-05

郭婷教授早前出版了新書《宗教、世俗主義和愛作為政治話語在現代中國》 舉辦了分享會,分享不同時期政權如何以「愛」為名進行情緒勒索,使政治宗教化,要求民眾盲目服從。梁明暉聽後繼而思考香港情感政治,指出「人情味」常為剝削借口,用以指責追求公道的個體缺乏人性。此源自結構性剝削的自覺,透過補償機制合理化不公。梁明暉認為若「人情味」作為意識形態,只會喪失對他人的真實尊重與理解。 (閱讀更多)

基宇.壽石:《寄生上流》的「怪異閱讀」

影評 | by 雙雙 | 2025-11-05

雙雙以「怪異閱讀」視角重探奉俊昊的《寄生上流》,指出一般觀點都將壽石視為「欲望」的象徵,但雙雙認為壽石不但只是隱喻,更是一個具有主觀能動性與靈魂的「角色」,例如敏赫急切送石、其主觀鏡頭、浮水顯靈、黏附基宇及化身凶器等細節,推測壽石表面帶來財運「祝福」,實則懷藏惡意,推動劇情向怪談發展。 (閱讀更多)

存在,即是燦爛 —— 黃耀明與王鷗行《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

其他 | by 吳沚盈 | 2025-11-04

吳沚盈在IG Story滑到兩次黃耀明的〈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一搜之下驚覺其為美籍越南裔作家王鷗行的同名小說。吳沚盈聯想到王鷗行的越南裔移民背景、家庭苦難與酷兒身份,而小說中以英文寫給母親的信件形式,揭示無法言喻的哀傷與生命掙扎。黃耀明與詞人周耀輝提煉出小說的精髓,即使生命脆弱、前路黑暗,但只要仍然活著,就仍有繼續感知這世界的無限可能。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醜婦》:兩個傳言的世界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11-12

編輯推介

【教育侏羅紀】風膠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11-24

小說 | by 吳紫翹 | 2025-11-15

觀塘道沒有塞車

小說 | by 潘逸賢 | 2025-11-14

《兒子》:冰冷房間裡的大象

劇評 | by 李浩華 | 202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