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與想像》:「輪」的場景和名字

影評 | by  葉嘉詠 | 2021-09-01

《偶然與想像》曾在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上映,原名《偶然與想像之輪》,翻譯自英文名字Wheel of Fortune and Fantasy。兩個中文名字之間的差異在於「輪」,究竟這個「輪」字有什麼意思?

「輪」可以解作名詞「車輪」、「年輪」,又可作動詞用,解作「輪流」。不論是哪一種詞性,都隱含迴環往復的意思,這正好呼應電影的三段式結構。

《偶然與想像》由三段故事組成,如果我們將這三段故事看成是一個整體,究竟是否恰當?應該如何理解?這就與「輪」的意思有關。濱口龍介導演在三個故事之中,都特別安排和調配場景,還有貫串三段故事中有關「名字」和主題的關係,展示出「輪」既帶有重複又能轉出新意念的意義。

三段故事的場景都很著重室內空間,概略計算的有:第一段「魔法(或更不確定的東西)」的的士、前度辦公室和咖啡廳,第二段「門常開」的教授辦公室、佐佐木的家和奈緒的家、巴士,第三段「再一次」的餐廳、綾的家。尋找這三段故事相同和相似的場景,應該不太困難,例如辦公室和家,而且這些封閉的場景,是導演有意為觀眾營造「輪」的重複而且連結三段故事的感覺,也是透現相對隱密的情緒和主題,更是揭發秘密和面對自己的關鍵。

不過,私密的場景並不是單獨展示的,需要「名字」來搭配,這正與每段故事的主題有關。名字代表一個人的身份、性格、命運、與其他人的聯繫等,導演在三段故事都安排了相近又不同的場景,使之產生連結又開啟新的發展。


《偶然與想像》:如魔法的驚喜之作



第一段故事「魔法(或更不確定的東西)」的芽衣子在得知閨蜜津久美與前度和明戀愛,她便到和明辦公室跟他對質,並談論兩人對於情慾截然不同的看法。在一個談公事的私人地方談私事,本來已很需要想像力,因為很容易混淆公與私的界線,加上芽衣子提到和明稱津久美為「津津」,這個暱稱已包括兩人的親密關係,令這個場景更加曖昧不明,也令私隱完全暴露在觀眾的眼皮之下。

辦公室和情慾本就難以放置在一起,導演呈現這樣的搭配,目的在於讓觀眾從常規的事物之中產生「誤會」,進而思考生活的慣性行為。還有名字的親切,猶如戀人之間的稱呼,但兩人其實只有心理上而非肉體上的親密,正好挑戰社會約定俗成的觀念:名字的表面意思與內在意義,本不是一致的,但很多人將兩者混淆;情慾亦然,大眾視之為禁忌,造成個人甚至是社會的規範,限制了自由的空間。

第一段故事最令人驚喜的是兩個結局,觀眾不知導演選擇的是哪一個,不過芽衣子離開咖啡廳走上斜坡並向天拍照的一幕,似乎更值得留意,因為「輪」轉之意原來已悄悄地在此鋪排。既是流轉,需要配合第三段故事再述。

第一段故事的辦公室場景,還有情慾主題,同樣出現在第二段故事「門常開」。如果就這樣認定導演從場景和主題「複製」了第一段故事,便忽略了「輪」也有「轉換」的意思。導演當然沒有重複自己,他利用了「輪」的重複性,轉出新意,連結到第二段故事有關文學市場的討論。

瀨川教授的開門與和明的掩門(和明最後沒有去找芽衣子),一公開一封閉,已顯示不同,但兩者最大的差異的是,瀨川教授刻意將可以隱秘的場景,一直以「公開」的空間展示,這與瀨川教授和奈緒討論的文學觀恰可互相對照。

導演讀文學又讀電影(改編村上春樹的小說成為電影Drive My Car榮獲第74屆康城最佳劇本獎),想必對這些藝術形式自有一套見解,第二段故事就是借角色之口來訴苦的。瀨川教授榮獲的芥川賞(村上春樹還未獲得芥川賞?),是日本很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但透過他與奈緒的「告解」,觀眾了解到奈緒朗讀的一段情慾描寫,並不是瀨川教授為了文學的堅持和理想,相反他大膽說出作家需要顧慮讀者,文學由市場主導的一幕,達至「陌生化」的效果:大眾慣常以為文學是高雅的玩意,原來並不是全然那麼高尚的啊!原本難以宣之於口的議題,導演特意用開放的場景來「發洩」。由此可見,文學很明顯需要「門常開」的討論,文學不是小圈子的玩意,文學需要貼近大眾。當然,導演是否以此諷刺某些文學作品只考慮讀者和市場,失卻文學的本質和價值,便留待觀眾自行想像了。

除了由私變公的辦公室空間,「門常開」的另一個場景也很重要,這是第二段故事有意暴露給觀眾的:奈緒的家,這是第一段故事所沒有的場景,目的在突顯導演在兩段故事的連接之中,「輪」轉出情緣的變化。

奈緒的家相對辦公室是更私密的空間,在此做私人的事,如電郵朗讀大膽情慾文字的聲音檔案給瀨川教授,其實是合理的,但導演以兩種電影形式,刻意讓觀眾發現名字(或文字)的重要。第一是聲音。電影的背景聲音就是奈緒丈夫和女兒唸速遞公司的名字,這個名字的發音與「瀨川」教授的姓氏類近,讓觀眾想到故事未必就在寄出電郵之後落幕。第二是鏡頭運用。導演以逐漸近鏡直至聚焦在電郵的寄件者停下,並在寄件成功的畫面定鏡幾秒,這些都在在告訴觀眾:名字(或文字)應當認真對待,這與瀨川教授顧慮讀者市場的說法形成反諷嗎?

第二段故事的「名字」不代表親密,相反是問題的開始。至於第三段故事「再一次」在名字上大開玩笑,而且玩得更放。「再一次」再一次承接「輪」流的意思:「門常開」的家「輪」流到綾的家,不同的是後者的家是夏子和綾發現秘密的地方:原來兩人不是高中同學的關係,更勁爆的是兩人根本認錯人!在私人地方說私事,例如討論具哲學意味的問題,你幸福嗎?又例如女同性戀者的情感和丈夫的「外遇」,實在最好不過,更理想的是兩位完全不相識的人,這就沒有任何避忌了,所以,導演設置的場景和人物身份實在高明。

需要注意的是綾的家比奈緒的家多了一個情節,就是安排二人在客廳的落地玻璃前對話,突顯夏子和綾對個人身份的探尋,主題的深刻程度比第二段故事更甚。在綾扮演夏子的高中同學時,夏子首先是面對空闊清晰的玻璃,換言之,夏子在對鏡觀照自己,未必跟綾溝通,但綾一直看著夏子,願意視對方為溝通對象,夏子接著才從自我之中醒悟,面對綾(高中同學)說出心底話。如果「扮演」才能敞開心扉,導演似乎在提醒觀眾,想像只能用於一時,因為她們走出私密空間之後,便要親自喚醒埋藏內心的秘密。

有了坦露心事的情節,後來故事發展便順理成章了。導演在第三個故事「轉」出了室內空間,向著公共空間進發,造成更加開闊的格局,也讓兩人的討論更貼近個人生活。首先,她們在路上討論綾兒女的名字。綾為兒女改中性名字,是不想他們受束縛,這句話剛好成為夏子和綾的對照。如果兩人沒有過直話直說,怎會在大街上說出這些「離經叛道」的話呢?若說路上的行人不多,車站是你來我往的「輪流轉」之處,二人在經歷了誤認、扮演、確定,最後而且最重要的,當然就是綾想起高中同學名字了。導演再一次展現「陌生化」效果:記得名字,不過忘記姓名。噢!「輪」不是隱含了「圓」的意味?但世事又怎會圓滿呢?

「再一次」的故事以夏子和綾擁抱作結一幕,正好回應第一段故事最後一幕,芽衣子獨自面對天空。相同的是人物走在街頭,但人生總有出奇不意的事,這不是形成「輪」(同樣是故事的終結)並且轉(找到值得留戀的人,便是一個新故事的開始)的關係?

最後,現時電影公映的名字已改為《偶然與想像》,失去了「輪」,觀眾是否就未能明白箇中含意呢?電影著重想像,偶然少了一點,未嘗不會更好。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葉嘉詠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哲學博士,現於原校任講師。研究興趣包括台灣文學、香港文學、電影等。

熱門文章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2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