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吳耀漢】點只搞笑咁簡單

其他 | by  曾肇弘 | 2023-05-03

七十年代不止是香港社會走向本土化的開端,也是香港電影重要的轉捩點。粵語片自六十年代末漸趨式微,直至1973年才憑邵氏的《七十二家房客》再度復興,然而,無論幕前幕後、主題意識以至拍攝手法,新的粵語電影已經跟以前有頗大分別。另一方面,電視業方興未艾,無線、麗的、佳視三家電視台之間競爭激烈,求才若渴,很多初出茅廬的新人都紛紛加入「公仔箱」磨練演技,等待機會轉投電影界。而當時一些深受歡迎的電視節目和角色搬到大銀幕,亦同樣大收旺場,掀起潮流。


早前逝世的吳耀漢,正是在這個新舊交替、轉型時期冒起的諧星。相比梁醒波、新馬師曾等上一代粵劇出身的喜劇演員,吳耀漢的形象無疑較洋化和具現代感。他中學起在英國讀書,曾接受正規的學院戲劇訓練,以及在當地有幕前演出經驗。七十年代回流香港不久,他便加入了無線電視,參與創作許氏兄弟的《雙星報喜》(1971-1973),偶爾也亮相幕前客串,但真正獨擔大旗要到1976年主持《點只咁簡單》,同樣是以趣劇為主。期間只有在譚家明執導的單元劇《群星譜:王釧如》(1975)裏,飾演應召男妓的他,才罕有地以正劇形式演出。


當吳耀漢在電視台薄有聲名之際,他亦已經開始進軍電影界。他的走紅速度極快,1976年還是新人的他,在《一枝光棍走天涯》和《半斤八兩》只任配角,但是到了1977年,他不僅於《點只捉賊咁簡單》、《發錢寒》與《面懵心精》擔正主角,後兩部更包辦該年本港華語片票房的冠、亞軍。區區一年間就晉身賣座紅星之列,真的十分厲害。


《點只捉賊咁簡單》與《面懵心精》還有一個共通點,兩片皆是吳耀漢與麥嘉、黎應就創辦的先鋒公司出品,吳耀漢台前幕後身兼多職。今天看來兩片都拍得很粗疏,笑料亦頗牽強。其中《點只捉賊咁簡單》的片名固然脫胎自《點只咁簡單》,並找來該節目的編導陳家蓀拍攝,但劇本則是重新編作,吳耀漢飾演剛從警校畢業的CID,糊裡糊塗破獲了銀行大劫案。值得留意影片的英文名The Yellow Panther,明顯是從著名美國喜劇《良宵花弄月》(The Pink Panther,1963)取得靈感,該片飾演幫辦的彼得斯拉(Peter Sellers)同樣是束小鬍子,經常大擺烏龍,相信是吳耀漢重要的參考原型。


三部片中,只有吳宇森編導的《發錢寒》,吳耀漢沒有參與製作。他與首次擔正的許冠英拍檔演出,但影片有着強烈許氏兄弟喜劇的影子。吳耀漢飾演的偵探社社長,彷如《半斤八兩》許冠文角色的變奏。他與許冠英聯手奪取奸商張瑛身上的鑽石,喜劇處理無疑較用心,當中不少對白更刻意調侃許冠文(例如「如果佢靈,叫佢去黃大仙搵食」)。


吳耀漢的成功,說起來也是受惠於許冠文帶起的喜劇熱潮。吳耀漢雖然跟許冠文同樣接受過高等教育,但他倒缺乏後者的知性特質,喜劇方面只能多演呆頭呆腦或自作聰明的傻瓜。有別於許冠文苦心孤詣編作頻率笑話,吳耀漢單憑那「鞋抽」、卡通化的醜男模樣,已經逗人發笑,那份貼地的麻甩味,也容易引起普羅觀眾共鳴,怎會想到現實中的他竟是富家子弟出身,是九巴與九龍殯儀館創辦人吳海霖的兒子?


《發錢寒》起,吳耀漢為嘉禾接連拍了多部喜劇,努力表現其獨當一面的笑匠本色。《慌失失》(1979)他就一人包辦編、導、演三職,他又主演了梁普智執導的《神偷妙探手多多》(1979)與《龍咁威》(1981)。其中《龍咁威》他一人分飾兩角,一個是不可一世的功夫巨星龍咁威,另一個則是大陸偷渡客香耿。劇本由陳韻文撰寫,講述龍咁威因一次演出意外失蹤,電影公司找來樣貌相似的香耿當他的替身,顯然是影射李小龍身故後,一窩蜂出現李小龍模仿者的怪現象。


1980年新藝城成立,吳耀漢雖然與創辦人麥嘉、石天識於微時,但他只演出過《難兄難弟》(1982)等少數新藝城作品,反而他比較靠攏洪金寶旗下的寶禾、德寶等公司,為他帶來第二個事業高峰。在洪金寶執導的《奇謀妙計五福星》(1983),吳耀漢飾演「五福星」之一的死氣喉,他全裸施展「隱身術」一幕,大家至今依然津津樂道。之後十多年,「五福星」多次合組演出《夏日福星》(1985)、《五福星撞鬼》(1992)、《運財五福星》(1996)等片,吳耀漢都是基本班底,只是角色名改作「大山地」而已。


同期吳耀漢與「五福星」另一成員岑建勳為寶禾合演的警匪喜劇《神勇雙响炮》(1984),亦擦出火花。片中兩人是反黑組好拍檔,吳耀漢演的吳阿秋蠱惑,愛耍小聰明,岑建勳演的貝多芬魯鈍、孩子氣,兩人因此經常闖禍和被戲弄。《神勇雙响炮》票房大收二千多萬元,但由此衍生的系列電影,卻由洪金寶夥拍潘迪生、岑建勳成立的新公司德寶承接下來。德寶創業作《雙龍出海》(1984)正是標榜《神勇雙响炮》續集,結果也收一千八百多萬元,其後「雙响炮」加入許冠文的《智勇三寶》(1985),還有《雙龍吐珠》(1986)票房也不俗,成為「五福星」以外廣受歡迎的喜劇組合。


德寶素以中產品味為定位,吳耀漢除了主演「雙响炮」系列,也有機會涉獵其他類型,諸如賀歲片《八喜臨門》(1986)、動作大片《中華戰士》(1987),還是較「另類」的小品《不是冤家不聚頭》(1987)、《繼續跳舞》(1988),都有他的蹤影。期間他亦嘗試突破一貫的喜劇演繹,好像《不是冤家不聚頭》雖然重點放在他與蕭芳芳的歡喜冤家關係,但陳冠中的劇本也花了不少筆墨刻劃他與女兒關佩琳相依為命的父女情,其中他在法庭聲淚俱下爭取女兒撫養權的一場戲,就很能打動觀眾。


吳耀漢另一部印象深刻的正劇演出,則要數1989年張之亮執導的《飛越黃昏》。吳耀漢與馮寶寶要刻意化老妝扮演退休長者,故事講雙方雖然早就互有好感,但礙於大眾目光而不敢主動發展,最後要靠馮從外國回來的女兒葉童撮合。電影罕有以黃昏戀為題材,吳耀漢的含蓄演繹亦恰到好處。


此時亞視剛好易主,周梁淑怡重返電視圈大展拳腳,其中她便找了吳耀漢出山主持《吳耀漢搞搞震》(1989-1990),將外國的偷拍整蠱節目模式首次搬到香港,結果出乎意料地熱烈。節目一再添食,今天仍為不少觀眾懷念,成了吳耀漢電視方面的代表作。


九十年代周星馳掀起「無厘頭」喜劇旋風,吳耀漢雖然都是走神經跳脫的風格,卻不知怎樣沒有特別趕上這股潮流,更一度移居英國。其後香港電影走向衰退,他卻依然片約不絕,接拍了不少電影、電視劇及網劇,直至2019年因腎衰竭才正式宣布停工,但也有如《風再起時》(2022)因延遲上畫,而到近期仍能看到他的「最後演出」。這段時期他已逐漸轉當配角和甘草,亦不限於演喜劇,不過戲份較重、能令他真正發揮的作品寥寥可數,《殭屍》(2013)、《五個小孩的校長》(2015)、《如珠如寶》(2019)等幾部片已算是較難忘的了。他與他的喜劇時代畢竟已經過去,但依然無改他是香港其中一位膾炙人口的笑匠地位。


關於浪漫愛情,我說的其實是……——《風再起時》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曾肇弘

文化評論人,無可救藥的戀舊癖。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原址重建:《爸爸》觀後感

影評 | by 金成 | 2024-12-05

著名作家瓊瑤今午去世 享年86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2-04

重讀《安提戈涅》

書評 | by 趙遠 | 2024-12-02

隱世生活不隱世

書評 | by 亞C | 2024-12-02

方方與新寫實小説

書評 | by 黃子平 | 2024-12-02

投資學

散文 | by 雷根 | 2024-11-29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