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事

其他 | by  跂之 | 2021-11-15

許多人意識不到的是,無的光譜遠比有的光譜寬闊。無是比有後起的意識。倘有是一艘船,無就是浮起它的大洋。因此有的設計必然具備一種被浮起的形狀和素材,而無我們所談及的是一種功能和狀態。


只分析有,無法理解無。無不是有的反面,也不是否定了有就產生無。無寧說,無是一種功能與狀態的限制,有是在這種限制之下形狀與素材上的可能。


是故理性上的有與無,應從限制與可能這條路徑上思考。可能超越限制,就是有;可能在限制下不能出現,就是無,於形而下或形而上皆然。於是,人類便能很好的為自己負責。然而不幸的是,後來人類漸漸誤以希望取代了可能。這是一種莫大的誘惑:以希望與限制對舉,一個人即使失敗,甚至沒有試圖發展任何的可能,也可以活得好好的。


《無惡之罪》:論新晉導演作品之「人文關懷」



即以人每喜自慰的「無事」為例。從前發生在遠處的某件事,覺得它匪夷所思。匪夷所思是一個廉宜的評價,看似很重,實質事不關己。到此刻這件事發生於你附近,事情便由匪夷變得可思,評價便不再那麼輕易出口。但只要這件事一天還未發生在你身上,即未有事之前,你仍可希望無事,自己或許會能安然渡過。你還會徵引一連串不相關的類比,或已與事實相違的常理嘗試安撫自己。


如此的無事便會因人而顯出莫大的差異,由不會有事漸漸退縮至尚未有事不等。此刻,無事的光譜變成了長尺上的刻度,不同的人像雨點般落在他所屬的刻度裏,為不同火力的地獄之火燃燒。上帝說要有火,這些房子便燒了起來。兩個人剛好趕及在睡夢中奔出,看見這環境,像奔進了夢裏一樣。他們穿著短褲底衫,頭髮豎起,眼看著濃煙罅隙中的烈火如何把尚可辨認的部份吞噬,直至完全失去了任何東西能夠保存的希望。


你看到了希望作祟的模式。火是一種功能與狀態的限制,如此的火勢,已絕無保留任何形態與素材的可能。但一日屋角尚未燒盡,你還是會抱有自己也不相信的希望。再抽絲剝繭的話,當你已意識到一切必將失去,你最後的一絲希望便是紀念物。紀念物就是有的延續,毀壞的紀念物就是希望的延續,但其實毫無意義。


故事尚未完結。當一切都燒成了沒有,連一把灰燼都不留,希望便會如鬼魅般攝進另一事物上。希望的強度是不會減損的,所謂絕望,只是毀壞了它一切的寄生物。由是觀之,希望是一種寄生的機能,是上帝創造人的安全迴路。


他們仍在召喚消防車,誠然除了等待之外,又有甚麼可以做呢。這是一件被教導應該做的事,意義和結果可置之不論。更重要的是,他們站在離火不遠不近的位置,不至於離火太近,也不離殘存的希望太遠。


他們告訴自己,站在這個位置便會無事。


黑煙包圍著火柱直捲天上,像那些曾經紀錄著真相的柱,被裹上惡俗的花紋膠紙,在裏面悶燒。灰燼在四方八面對流。百萬年後,地質學家將在表土的沉積物中發現這層薄薄的災難。你可從數厘米的地層中分出三疊紀、白堊紀,人類的爭執只屬一掬沙土。掬起它的,你可稱之為上帝。


上帝拿拇指和食指撮起他的鼻孔,把他吹成人的模樣。首天是很不錯的,隔天祂便發現了設計的漏洞,凡進氣的地方必定會漏氣,軀體漸漸垮軟下來,不成樣子。


然而不會一直攤軟下去的。當體內的氣壓洩漏至與環境相同,漏氣的情況便會停止。有時外間的氣壓驟降,人體看起來還會脹回一點。這時,人便會從漸漸穩定的狀態下遠離恐懼,偶爾還會回復一點信心,忘記了不久以前,他還在發出約伯式的詢問,現在又感恩起來。


有一天睡醒,他的胸口劇痛起來,摸著摸著,他發現他少了一條肋骨,手指可隔著薄薄的皮肉直按進肺。過了數周,傷口已漸漸不痛,他又突然多了個伴,他已把這種永久傷殘視為一時的疼痛。


自從人無端犯了原罪,生育成為了一種代價。平安不死的希望令人忘記了,我們為甚麼沒有選擇生出甚麼的權利。例如我想生出一張綠色的椅子、一堆鈔票、一瓶好酒、一隻會飛的鳥、一條胸骨、或者一種意識、一部律法。


有人覺得一個孩子養得大便沒有問題,有些人覺得要養得好才沒問題。同一個威脅,有些人會立即逃跑,但必然有更多人選擇觀望。如是我明白到威脅與希望達到平衡的時候,一個人便可告訴自己無事。威脅迫近,希望的力臂便要延展得更遠,最遠之處稱為應許。即使根本沒有可能,還會有無數信奉應許的人,相信上帝會有公正的審判。


到了那時,將會有一個基因改造人,在肩膊上頂著兩個頭來見上帝。他反詰道,同一個身體的罪行,應由那顆頭來負責?如你懲罰身體,就必然對其中一顆無辜的頭不公。這個人,以為仰仗自己的小聰明,便能夠無事,免於地獄之火。於是全知的上帝說,要是我無從證實你的動機,你也無法推卸任何的動機,這就是我所謂的原罪。只要你心存期望、認罪悔改,下刪數十字。


從此,人遇熱會變軟、會乾瘐、會收縮、會長出無法飛行的翼、會長出黏膜、會蒸發、會長出魚鱗、外骨骼變成內骨骼,像一個人的模樣。但說每句話,都必定以句號收結。拍照時唯有不斷的重曝,才能拍出一張完整的照片——或者相反。


20-10-2021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跂之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1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