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雙傳來《不赦之罪》影評,他以不可靠敘事者的視角切入,剖析梁牧師對女兒之死與陳梓樂「不赦之罪」的執著糾葛。他將此與基督教反墮胎教義、告解儀式,以及李滄東《密陽》中「原諒」的掙扎相對照,並借《化物語》的「重蟹」意象,揭示人們試圖將罪愆與過失交託神靈、追求「卸下重量」的心態。雙雙認為,真正的贖罪不在於獲取赦免,而在於勇敢承擔、持續背負,探問在無法卸下的重擔前,神的凝視如何賦予有罪者前行的力量。
阿元傳來小說一篇,書寫了佛洛伊德人生最後一天的情況。佛洛伊德決定在走之前,出門散散步,把每條街再走一遍,每棵樹再看一看。這些日子來,他每天的意識,於表層或深層,都投向了這一天。時間不分晝夜朝著這一天迅速前進,終於到達。散步間,佛洛伊德分別遇到了上帝與撒旦,討論了自己的一生。
繼續悼念昆德拉,李敬恒從《可笑的愛》的〈愛德華與上帝〉揭示了主角在原則和宗教信仰之間的掙扎,並由此發現昆德拉待人處世的獨特視點,到底何謂活得真誠、真誠有何代價,以及嚴肅與輕浮的界線如何促成道德問題。
善良的人坐在善良的樹下吃善良的果子。 上帝說樹上善良的果子你們可以吃但掉在地上的果子你們不可以吃。吃了會怎麼樣呢,上帝。那就會變成一棵善良的樹嘍。那不是很好嗎。想都沒想過就變成一顆善良的樹,很好嗎。
無不是有的反面,也不是否定了有就產生無。是故理性上的有與無,應從限制與可能這條路徑上思考。無事的光譜變成了長尺上的刻度,不同的人像雨點般落在他所屬的刻度裡,為不同火力的地獄之火燃燒。
到底人的好與壞,是否天生早註定?作為倫理學的入門,哲學家 Simon Blackburn 的《Being Good》歸納了倫理學發展至今,與不同學派和知識系統發生過的辯論。今集已讀不回繼續有好青年荼毒室的MK老師教大家讀哲學,並與小樺對談做好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