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作家哈金——以敏感的心靈,探尋邊緣寫作的意義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11-04

著名美籍華裔作家哈金,月前應浸大文學院邀請,舉行講座並與學生進行交流,期間接受了「虛詞編輯部」的視像訪問。移居海外,以英語寫作筆耕多年,過程中不斷探尋寫作的意義,哈金說,「繼續將有意義的事情做好,這是最重要的。」 (閱讀更多)

訪《未來表演實驗室》:高等科技低端人口,日没前的藝術預言

專訪 | by 蘇麗真 | 2022-05-10

前身為空置校舍的大埔藝術中心,操場上有一隻不動的「牛」。乘電梯上四樓找尋「403 室」,門口張貼了一些甚具地區色彩的海報,也懸掛了一些貌似雪山可見的七彩布旗,上寫有若干詩化文字。隨策展團隊的帶領,《虛詞》記者來到一個看得見夕陽的《未來表演實驗室》,訪問四位核心創作人,大談下月初假牛棚藝術村 12 號單位「實驗中期展演」前,發生在「403 室」的一些預言故事。 (閱讀更多)

訪「現世代的莎士比亞」《李爾王》——無言的時代,想像力最可貴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10-21

致力探索不同劇場表達形式的鄧樹榮,這次選擇以全女班及無言劇的方式,重新演繹莎士比亞名著《李爾王》。當角色變成了單一性別,對白台詞也全被抹去,前語言的運用為戲劇帶來更多想像空間,也嘗試回應社會引發共鳴。 (閱讀更多)

【無形・蔬泥】《離》與游離,文學與時代的貌合神離 —— 訪潘國靈

專訪 | by 紅眼 | 2021-11-11

「離」有很多形式,也不只代表一種離開的選擇。它可以是撤離,同時又是偏離,是一座遠離權力中心的離島、一個已消失的離人,一種游離狀態,甚至是一支卦。翻開潘國靈新作《離》,如他形容,「離」的廣東話剛好就是「嚟」,同樣是個情感悖論。而創作人的自覺,往往是要拒絕單一化的書寫衝動,作為「異見的異見」,有著與主流聲音保持距離的複雜性。 (閱讀更多)

專訪《迴路:亞洲獨立音樂文化地圖》作者黃津珏:亞洲 indie 的重點不在「爭取」,而在「爭議」

專訪 | by 忤尚 | 2021-10-13

在新書《迴路:亞洲獨立音樂文化地圖》中,資深獨立音樂人黃津珏紀錄了其樂隊remiso的一次巡演之旅,具體呈現了「contestations」(爭議)如何在這片土壤上肆意怒放。一如阿珏對本地獨立音樂場景的態度,誠實才是最大本領,閱讀《迴路》,讓我們看到被邊緣者的弱小和強大。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離亂經》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9-05

白魚

小說 | by 胡果 | 2025-09-05

義大利時尚之王Giorgio Armani離世,享壽91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9-05

看貓(二)

散文 | by 雙雙 | 2025-09-03

周先陌詩作〈閨房〉的爆紅與爭議

其他 | by 嚕嚕米 | 2025-09-02

大治曆

散文 | by 跂之 | 2025-08-29

【字遊行·巴黎】Windows

字遊行 | by 孔銘隆 | 2025-08-29

《不赦之罪》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8-29

菩提在世間

書評 | by 亞C | 2025-08-26

等一個人

小說 | by 阿元 | 2025-08-22

【字遊行.香港】四海為家

字遊行 | by 翎心 | 2025-08-22

鳳園變形記

散文 | by 曾繁裕 | 2025-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