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by 陳子雲 | 2020-07-15

車門或車身玻璃所分隔開的空間,猶如一個人看不清愛欲的全相,正好與劇情相呼應。 (閱讀更多)

【無形・讀L】「歷史本身何曾有逗號句號」——筆訪陳冠中《北京零公里》

專訪 | by 無形編輯部 | 2021-03-15

總之要填補心虛,對自己說我在北京住了超過二十年了,該可以合格領取書寫北京的入門證了。 (閱讀更多)

新書《民現》重探雨傘現場 中大教授彭麗君:最重要是不要講死

專訪 | by 黃柏熹 | 2021-12-09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彭麗君在新書《民現:在後佔領時代思考城市民主》(The Appearing Demos: Hong Kong During and After the Umbrella Movement)裡說:「傘運可能是幼稚,但不等於今天香港的選擇只有勝或敗,攬炒或投降,而再沒有討論、靜候和共生共榮。」作為學者,彭麗君希望傘運不只得一種說法,而是有其潛在的能量。這些能量,或許能在六年後的今日,為我們帶來啟發。 (閱讀更多)

鄧小巧 x 麥曦茵〈與人同行〉:和你同行,我很愉快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1-09-24

鄧小巧解釋,「一個人跌倒很無助,但假若有朋友在旁取笑,反而化解了尷尬。有人見證、肯定你的痛,大概就是同行的意思。」可惜這是個「blame the victim」的時代,我們每個人遭受的心靈壓迫只有越來越多,麥曦茵卻強調同行是一個念:「就如兩個人去看鬼片,如果旁邊的人比你害怕,你反而會堅強起來。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泥菩薩過江』,每個人都面對苦痛,分別在於痛苦的重量,若未至於承受不了,都會幫助比自己痛苦的人。如果人要共生共存,同行就是義務和責任。」 (閱讀更多)

【進擊的平台】香港的晚安詩 大時代的躲藏角落——與「青木原/失眠詩(何青)」筆談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1-12-09

「我從小便覺得,人類是痛苦的來源,為甚麼人聚在一起就會快樂呢?這讓我覺得很可怕。現在我跟任何組織、公司,都不想結有太深的緣分,任何關係......在彼此傷害前離開就好。」這位拒絕與人建立關係、拒絕露面的年輕詩人,聲線溫柔如一般少女,話語卻像針,彷若她的詩作,短小而直擊要害。 她是何青,是Facebook專頁「青木原/失眠詩(何青)」的作者。 (閱讀更多)

【無形.夏至】專訪馬家輝《鴛鴦六七四》:弱男.滾友.命運是對手

專訪 | by 鄧小樺 | 2021-03-15

香港這些年也算拿了爛牌,不吝是連續三把鴛鴦六七四,更壞的可能還在後頭。馬家輝說,堅強的要素有三:「選擇、善良、意志」 (閱讀更多)

3體同病相連雪豹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周處除三害》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05

堂郎

小說 | by 李俊豪 | 2024-04-05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