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by 楊君寧 | 2021-05-28

對吳明益來說,寫作以外,於不同院校執教多年,原來教書是人生中很感苦惱之事,而對於文學獎與寫作之路的關係,到底是誘惑還是成為盲目追逐的目標?吳明益對文學獎的改革顯然有著更多反思。 (閱讀更多)

小說家的未來簽名式:吳明益訪談錄(上)

專訪 | by 楊君寧 | 2021-06-01

近期因為《天橋上的魔術師》被影視改編,讓原著作者吳明益的小說作品受到廣泛討論。在訪談之中,吳明益不但討論到類型小說跟純文學之間的關係,亦提到自己當初離職全心寫作的經過,當然,還有自己對「中華商場」念念不忘的自身情感。 (閱讀更多)

塑造香港視覺文化的大師 訪香港平面設計第一人Henry Steiner

專訪 | by 姚嘉敏 | 2021-05-27

正所謂,在香港做設計慘過食屎,社交媒體上不時會看到從事設計行業的人訴苦,甚至有「香港做設計慘過食屎協會」。設計在香港不算是討喜的職業,人工低工時長,又或者遇上難以理解的客戶的話,更是叫人難受,而被稱「香港設計之父」的Henry Steiner(石漢瑞)又是如何看待這個行業? (閱讀更多)

「一時」 x 「周末文學」:文學自救,需要每個人的堅持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1-05-26

問及策劃初衷,方太初略為沈吟,隨即道出一個核心問題:「香港從不缺乏好的藝術作品,到港島走一圈,展覽花一整天也看不完。偏偏在這個每天生產大量創作的地方,仍有很多人覺得香港沒有文化藝術。而即使是藝術愛好者,涉獵的範疇亦不廣,如一個『文青』能數出十個香港作家的名字,卻未必能數出十個香港設計師的名字。」故近年方太初做任何事,都希望帶入兩大目的:「讓人看見香港的創作有幾正,以及讓不同藝術範疇跨界合作。」 (閱讀更多)

訪潘國靈《事到如今——從千禧年到反送中》——「失去」是通往寫作的力量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5-20

由抗爭年走進抗疫年,潘國靈重新整理自己有關城市文化研究的文章,編成新書《事到如今——從千禧年到反送中》。當生命不斷面對失去,一切跌到最幽谷的狀態,但在失去的過程,卻又迸發另一股力量,潘國靈說,這正是寫作最弔詭的地方。 (閱讀更多)

求存,抑或求全?專訪《造口人》導演洪榮杰

專訪 | by 陳子雲 | 2021-05-20

從李志超手上接過半自傳式劇本《造口人》,從拍攝到電影面世,洪榮杰一拍就是五年。同志的生死戀,或許已經被主流吸收成為熱門題材,可是同志的老、弱、孤、寡、殘,洪榮杰直指仍需要大家以電影努力開拓。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編輯推介

怎樣去感覺力量

散文 | by 蘇苑姍 | 2025-02-06

Lovesick:當代社交倫理一瞥

理論 | by 任弘毅 | 2025-02-06

舊書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2-04

精衛(讀讀山海經其二)

散文 | by 跂之 | 2025-02-02

誰是大英雄

散文 | by 李昭駿 | 2025-02-01

2025年文人春遊推薦

無秩序編輯室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9

橫渡

散文 | by 余婉蘭 | 2025-01-29

致鍾玲玲的信

其他 | by 黎哲舜 | 2025-01-29

有時風勢很大

小說 | by 徐焯賢 | 2025-01-28

另類風景

散文 | by 言水 | 2025-01-25

周冠威開辦電影課程 透過恐怖片探討人心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5

大衛連治的魔力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