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序 | by 陳萬雄 | 2023-11-13

一個生長於湖南邊陲之地,整日與大自然打交道的野孩子,青年時代混跡於龍蛇混雜的軍旅;忽然靈光閃動,隻身遠闖人文薈萃的北京,浪跡於文學園地。三十歲後名氣漸顯,奠定在文壇的地位。中年由作家而晉身大學教壇,一身而兼作家、教授和文學刊物主編多職,享譽日隆。1949 年後打入另冊,離開文壇,擔任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講解員,用他的話說,就是「在午門樓上轉了十年,學了十年」。幾十年陰晴不定的政治空氣下,他長時間絕跡於文學界和教壇,苦心孤詣,自甘寂寞,從事文物的研究。這樣曲折的人生過程,這種甜酸苦辣的閱歷,在沈先生的行止容貌上,竟然沒有留下任何應有的世故和滄桑的印記。年過古稀,仍然一派純真,真是不可思議。這種純真,沒摻入一點造作,又不同於長於富貴、少不更事、不通世務的天真。沈從文先生保持着的,原是一顆赤子之心。 (閱讀更多)

一場關於「刻板」的文學論爭:吳明益、羅智成、朱宥勳

其他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1-13

本屆2023臺灣文學獎爭議連連,其中吳明益的入圍作品《海風酒店》被決審團評為「在水泥建廠抗爭的情節中,角色的塑造過於刻板」,引來吳明益以及出版社「小寫出版」總編虹風一同發表文章回應。決審委員會主席羅智成於臉書迅速回應,事件掀起文學界的熱議,其中作家朱宥勳也一表己見,順道探討「刻板」的文學涵義。「虛詞」編輯部整理此次關於「刻板」的文學爭議,梳理其中的文學論點和批評脈絡,了解「刻板」的不同面向,以供讀者思考。 (閱讀更多)

【無形・給敬而遠詩的人】詩人有多驕傲,就有多謙卑——訪黃燦然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3-11-28

許鞍華的《詩》,黃燦然看了兩次。 黃燦然說,曾有人為他拍攝紀錄片,錄影帶寄來後,他從未打開。後來他受邀出席映後談,卻缺席了放映會,只因「詩人最怕看到自己在銀幕出現,好恐怖。」這次他拍許鞍華的《詩》,初看同樣驚嚇,後來放飛自我豁出去,首映那天他在觀眾席,突然覺得可抽離地觀看這套為詩而拍的紀錄片。問及接拍原因,他輕描淡寫地說:「沒甚麼,拍就拍。許鞍華是有點不同,她是一個藝術家。」 (閱讀更多)

復得返自然 新作《花草箋》為西西基金募款——筆訪何福仁

專訪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3-11-08

《愛在瘟疫時》出版兩年過後,近日何福仁推出新詩集《花草箋》,復得返自然。《花草箋》除了可從出版社及各大書店購得,何福仁另以私人名義出售簽名本,其收益將會全數撥入剛剛起步的「西西基金」,集腋成裘,為未來的「西西空間」添置用具,欲購買者請移玉步至何福仁臉書專頁(本月底30日截止)。有見及此,「虛詞」編輯部特意邀請何福仁先生作筆訪,分享對於詩的思考、重寫舊作、出版,也透露一些與西西相關的消息。 (閱讀更多)

「我希望電影能帶給人生存的勇氣」——訪康城影帝役所廣司

專訪 | by 王瀚樑 | 2023-11-07

曾出演《談談情 跳跳舞》、《鰻魚》、《失樂園》等經典電影,三奪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的役所廣司,今年憑藉在《新活日常》(Perfect Days)中飾演公廁清潔工平山一角,成功在康城影展上登上「影帝」寶座。役所廣司近日接受香港亞洲電影節邀請到港宣傳新作,並接受傳媒訪問。這名新鮮出爐的康城影帝,訪問中卻說會努力讓自己生活得像一般人,因為他認為「像普通人一樣關心事物,對人保持強烈的好奇心,是作為演員的重要特質。」 (閱讀更多)

我的老師王文興

其他 | by 陳麗芬 | 2023-11-10

陳麗芬教授師從王文興多年,從沒看過老師發脾氣,卻道是個憤怒青年。回憶昔日種種,王文興曾在鄉土文學運動、口號泛濫的文學論戰中,舉辦了一場空前絕後的演講會,又在戒嚴時期去信警務處處長抗議。往後的他為了寫作,脫離音樂和電影,將「生活」簡化再簡化到「沒有」,每日和文字浴血奮戰,在他看來,最驚世駭俗的文學,往往就生自最單調無聊的生活。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怎樣去感覺力量

散文 | by 蘇苑姍 | 2025-02-06

編輯推介

我看到的《2046》

影評 | by lvymoksha | 2025-02-25

《命運》交響曲

小說 | by 盧頌熹 | 2025-02-21

情人節必看愛情電影! 麥曦茵X月巴氏X陳煒舜X鍾雪瑩私藏片單

現身說法 | by 麥曦茵, 月巴氏, 陳煒舜, 鍾雪瑩 | 2025-02-13

逃課

教育侏羅紀 | by 佘潁欣 | 2025-02-10

舊書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