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常生活形形式式的期限,人類總是不免重複拖延的習慣,今期《無形》邀請不同作家以此為題作分享,飲江超前部署火速傳來詩作,成為本期最早交稿的作者,也有作家趕及在埋版死線前來稿,總編則因雜事繁多無法完稿,如此種種恰似都呼應了今期主題,猶幸雜誌最後仍能如期送廠附印,沒有因為「拖延」的主題而自掘墳墓。
杜杜從半個世紀前的徵文比賽說起,談及幾則關於「拖延」的故事。我們對一件事情採取拖延態度,是因為不喜歡做,又或者喜歡做,卻又因為困難而卻步,拖延的理由或有千萬種,但歸根究底還是因為懶。以工作來說,拖延或許是種障礙,時間上的調配失衡。不過,在文字創作上,葉梓誦覺得能夠在紙頁上見證的拖延,就是敘事的拖沓與延長,而拒絕完成、一再延宕,在此或許反倒是種好事。
飲江超前完成的詩作〈善良的人坐在善良的樹下之 拖延(懷所羅門並葉輝叔叔)〉,讀後令人會心微笑。淮遠的短詩〈延緩小記〉,每天用餐服用一枚小藥丸,但求延緩身體退化對抗衰老。光在我們的指縫穿過,李顥謙筆下詩作的拖延,看著記憶數算禮物,時間擊中所有昂貴的答案。
當編輯坐在客廳,作家應該做些甚麼呢?米哈以拖延為題寫出這個故事,主角寧願走到廚房搬出茶具給編輯泡茶、找點零食與點心來配茶,都要避開稿件期限將至的事實,以為靈機一觸想到甚麼,結局卻耐人尋味。拖延是世間最具力量的行為,張欣怡所寫的短篇小說,所有感情問題都將在床上解決,或在床上產生。結婚十一年的夫妻,床上兩人已無任何翻滾交疊,公司新來的實習生成為已婚男新歡,當加班的痛恨拖延成喜愛,但迎來高潮的片刻,床卻如同天一樣塌下。
今期亦收錄飲江詩集《於是搬石伏匿匿躲貓貓你沿街看節日的燈飾》的書評,彭依仁認為詩中不斷建構又不斷解構意義,說是幽默,又飽含諷刺,充滿絕望,又充滿禪意,雖然用字通俗淺白,卻一點也不容易解讀。言不專訪羅貴祥新書《夜行紀錄》,小說在台灣出版,書中彷彿告訴我們,事情不止有一種看法,憂懼或許無可避免,但更加需要保持信念,走出自己的世界。
因為懶惰,我們一再拖延,但無論如何拖延,終究還是有需要面對的時候,至於拖延有用與否,說到底還得看最後的成果。
《無形》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