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游欣妮 | 2023-02-23

很多人問過「她」為什麼寫作,也有很多人問過她為什麼喜歡寫作。她不是第一次聽到別人說看到她眼裡有光,她知道小卡片上的這一句話,足夠讓她記住很久,亦足夠成為她日後的寫作道路上的點點亮光。這一刻,因為這句話,她不自禁再次衷心盼望,無論有沒有人看見都好,希望將來有更多人可以為着自己喜歡的物事,默默地、持續地閃閃發光。 (閱讀更多)

習武與修行:重探銅橋鐵馬劉家良

影評 | by 紅眼 | 2021-06-18

除了記得飲水,今日我們還可以做什麼?鮮浪潮焦點影人系列「銅橋鐵馬剛柔逼直 —— 劉家良傑作展」延期多時再度重開,而正正在這一年,香港確實湧現一股武俠風潮再起之勢。不少人重新習武,回頭探尋俠義之道,在當下這個憂困時勢裡,與其守株待兔、萎頓消沉,我們所缺少的,就是渾忘已久的崇武健體、自我修行的情懷。個人即集體,兄弟登山,各自修行,而修行已不再指向苦幹發跡的個人主義,而是作為集體參與的信念,呼應著另外一種香港當代社會價值。 (閱讀更多)

《浪跡天地》:談評論者的「思維陷阱」,對劉建均影評的幾點回應

影評 | by 陳廣隆 | 2021-08-11

近讀劉建均早前對《浪跡天地》的評論,陳廣隆認為它是相關影評中,寫得甚為出色的一篇,有些論點更值得仔細討論,並對此作出幾點回應。當我們回憶觀影歷程時,如何明確分辨自己到底在甚麼時候生出怎樣的情感並得出怎樣的結論,陳廣隆借這篇文章嘗試分析。 (閱讀更多)

《東京蒼穹下》:我被「社會」逼得走投無路

影評 | by 馮曉彤 | 2021-06-15

人們總是叮囑更生人士:「記得與人保持聯絡,不要脫離社會。」但如果社會並不美好,而人類是不信任的、攻擊性的、敵視的?馮曉彤從《東京蒼穹下》下看出了社會不公義和各種制度對人性的腐蝕。 (閱讀更多)

旁觀他人之痛——評《濁水漂流》

影評 | by 江俊豪 | 2021-06-09

《濁水漂流》是一群被標籤為社會垃圾的邊緣者故事,電影上映以來,喚起了大眾對社會低下階層的關顧,而江俊豪則以蘇珊.桑塔格1960年代圍繞比亞法拉饑荒所寫的《旁觀他人之痛苦》為對讀,社會對邊緣他者的標籤,是否真的會因為電影帶來的反省隨之而去? (閱讀更多)

懸在半空的Another Round——有關實驗、顛覆與批判

影評 | by 羅昊培 | 2021-06-08

羅昊培認為,《醉美的一課》(Another Round)之所以受到這麼多人歡迎,或許是因為那種放蕩、真摯而陶醉的感覺在銀幕上很久不見。但他的看法並不一樣,看完後總覺得像最後主角懸在半空,電影所實驗、所稍為顛覆的價值觀,好像都只是一直懸在半空。導演有嘗試作出更深的批判,但在敘事和形式上,或是被過譽了。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編輯推介

怎樣去感覺力量

散文 | by 蘇苑姍 | 2025-02-06

Lovesick:當代社交倫理一瞥

理論 | by 任弘毅 | 2025-02-06

舊書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2-04

精衛(讀讀山海經其二)

散文 | by 跂之 | 2025-02-02

誰是大英雄

散文 | by 李昭駿 | 2025-02-01

2025年文人春遊推薦

無秩序編輯室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9

橫渡

散文 | by 余婉蘭 | 2025-01-29

致鍾玲玲的信

其他 | by 黎哲舜 | 2025-01-29

有時風勢很大

小說 | by 徐焯賢 | 2025-01-28

另類風景

散文 | by 言水 | 2025-01-25

周冠威開辦電影課程 透過恐怖片探討人心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5

大衛連治的魔力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