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蕭雲 | 2022-01-25

在戲院關門之先,蕭雲趕及觀賞《三島由紀夫:最後思辯》,詳文分析1969年三島由紀夫和全共鬪學生在東大講堂大辯論的攻防壁壘,撇除雙方在意識形態上互不相讓,其惺惺相惜不在政見,而是同懷不可實現的理想主義,儼如「親愛的敵人」。三島向世人展示的是不朽的辯才和風度,更是無數左右翼份子無法身體力行的,一份殉道的意志。 (閱讀更多)

當《流氓皇帝》遇上Forrest Gump: 東西方保守主義對照

影評 | by 易山 | 2022-01-24

《流氓皇帝》於1981首播,比《阿甘正傳》(Forrest Gump)上映還早了13年,但易山形容,流氓皇帝朱錦春就是Forrest Gump的分身靈,Forrest Gump就是朱錦春的寄生魂。兩個被城市人俗稱「低低地」的人物,介入了一連串歷史大事件,而傻痴痴地堅守白人保守主義並從一而終等待情人Jenny的阿甘,正好對照了朱錦春所代表的華人保守主義。 (閱讀更多)

《心靈築動》:成爲父親,成爲母親

影評 | by 趙遠 | 2022-01-24

自1950年代開始,不少現代建築大師都在印第安納州的小鎮哥倫布,留下了他們的作品。趙遠分享他看過一部攝於當地的電影《心靈築動》,除了看到事業與家庭、名聲與寧靜,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也因身處該地,彷彿一切都變得息息相關。 (閱讀更多)

電影雜談:《第一爐香》、《馬達・蓮娜》、《梅艷芳》

影評 | by 仰山 | 2022-01-17

儘管戲院需要全面防疫停業,但關於近期上映的華語片,仍吸引不少影迷參與討論。仰山便串連《第一爐香》、《馬達・蓮娜》及《梅艷芳》三部電影作短評,以愛情為題,說香港的故事。 (閱讀更多)

傳媒寒冬,真相何價?向新聞工作者致敬的十部電影

影評 | by 蘇麗真 | 2022-05-10

「為了追求真相,你願意做甚麼樣的犧牲?」2021 年諾貝爾和平獎由菲律賓獨立媒體《Rappler》記者瑞薩(Maria Ressa)與俄羅斯《新報》總編輯穆拉托夫(Dmitry Andreyevich Muratov)共同奪得,頒獎台上的瑞薩向全球問了這道問題,也向在民主與新聞自由的全球逆流中,為理想挺身甚至犧牲自由、性命的新聞工作者致敬。那美好的仗我們已經打過了,《虛詞》編輯部推介十部以記者追尋真相為題的電影,盼望在寒冬之中相擁取暖,在戲院關門的日子買碟或在線觀看,找到走下去的勇氣。 (閱讀更多)

性別展演與電影影像中的「身體性」:觀台灣女性影展《忽男忽女》和《迷幻擬音師》後記

影評 | by 藍玉雍 | 2022-01-07

去年台灣第二十八屆國際女性影展的兩部影片《忽男忽女》(Gendernauts)和《迷幻擬音師》(Passage),前者紀錄美國跨性別族群的生活樣貌,以及延伸出對酷兒運動以及性別身份認同的反思,後者僅有12分鐘,藍玉雍卻認為相當震撼。影片拍攝一名相貌男女難辨的擬音師,裸露全身,運用自己的身體和其他物件,模擬一部無聲影片中,一名少女騎馬時,馬匹行走、吐氣以及馬尾擺動時產生的聲響的紀錄。兩片雖然充滿了詭異的片段,卻改變了人們對性別展演的印象和思考方式。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2025書展活動推薦 獨立出版另起爐灶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7-16

「詩同讀·風格」 海自暗光中顯現,幽禁於琥珀中的顏面 ——讀曹疏影〈fragile〉、〈淡金路〉

其他 | by 畢如意, 季展伊, 張雅婷, 現三, 不與易, 謝曉陽, 李曼旎, 歐陽咻, 嘻嘻, 意寒 | 2025-07-20

編輯推介

表達空白

散文 | by 釅釅 | 2025-07-25

粵劇音樂設計怎樣取得平衡

其他 | by 王勝泉 | 2025-07-27

放榜的那些事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