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愛玲筆下,先後觸及兩個早已消失的群體,陳煒舜從《紅玫瑰與白玫瑰》說到最近上映的《第一爐香》。隨著張愛玲及其作品的偶像化、經典化,人人都相信自己的詮釋更趨近原貌,但陳煒舜則始終認為,任何欣賞者都可以有一己之詮釋權,更何況導演? (閱讀更多)
張愛玲的短、中、長小說超過廿篇,說不多,也不少,在文學史上造就了一道獨特的風景。中、港、台學者對她浮華城市的蒼涼筆觸。但歷來把她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只有六部,最近上映《第一爐香》在國內負面評論鋪天蓋地,江俊豪則有意為許鞍華平反,認為電影正好見證香港這個人欲橫流的城市,多元的雜種,笑罵間留下那餘燼的爐灰。 (閱讀更多)
曾以《快樂到死》而廣獲好評的導演鄭址宇,2015年所拍的電影《快樂第四名》,探討何謂快樂之餘,也藉此引發觀眾對教育的反思。在我們為勝利選手而歡呼的同時,往往製造了無數在旁襯托的失敗者,正如戲裡的「萬年梗頸四」俊昊。這部將於「新浪潮.新海岸:釜山國際電影節」重新放映的韓國作品,值得各位家長細心一看。 (閱讀更多)
鄭保瑞執導的電影《智齒》,英文片名Limbo語帶雙關,其一意思正是靈薄獄。「斬哥」的嗅覺讓他更步步邁進靈薄獄的邊緣,憧憬在地獄門前可保存逝去溫暖的家庭記憶。王桃神經的敏銳讓她良心長期在地獄邊緣受煎熬,故她甘心被「斬哥」利用,甚至成為連環殺人犯的誘餌。可惜螻蟻只能在垃圾堆裡偷生,不配成為救贖的羔羊。任凱則要在血腥味裡一點一點品嚐智慧(齒)帶來的反噬⋯⋯ (閱讀更多)
《神女觀音》曾被選入香港國際電影節,今年再次被選入「新浪潮.新海岸︰釜山國際電影節」,最大原因莫過於今年尹汝貞憑著《農情家園》贏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聲名大噪。不過,《神女觀音》幾乎就是《農情家園》所追憶的那段八十年代美國中產夢的反面。或者就是那麼諷刺,《農情家園》裡面,尹汝貞有個美國兒子,為了將母親接到美國生活,不惜屈就自己在養雞場做苦工:檢查雞的性別,一半留下,一半扔掉。尹汝貞卻剛好扮演著雞的兩種命運,夢與夢遺。在《農情家園》她是留下來的那一半;在《神女觀音》就是那些被丟棄的,無依無靠地死去的另一半。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