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紅眼 | 2022-03-30

紅眼形容,今屆圍爐作樂的奧斯卡,只有Will Smith出手打人,為這平淡無奇的一年提供了源源不絕的花邊新聞,也興許為一些被人遺忘的真正輸家做了下台階。五年前,墨西哥導演Guillermo Del Toro憑著《忘形水》獲奧斯卡十三項提名,最終贏得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等四座金人,但今年Del Toro終於交出下一部作品《毒心術》,結果影卻完全被無視,捧蛋收場。不禁令人懷疑,那個曾經深受奧斯卡評審喜愛的 Del Toro,如今已經失寵了嗎?獎項固然不代表一切,但從奧斯卡神檯跌下來,影壇金童光環粉碎,還是有些原因。 (閱讀更多)

好人的創痛、罪惡與救贖電影——《Drive My Car》窺隅

影評 | by 陳煒舜 | 2022-04-07

榮獲今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的《Drive My Car》,陳煒舜認為這部電影是一條龐大而精巧的互文馬賽克隧道,自愛情與慾望的摹刻,至戰爭與和平的隱喻,無所不包,其面世亦與《羅生門》一樣,是作家與導演的相互造就。 (閱讀更多)

《Drive My Car》:不偶然的想像

影評 | by 孔嘉琪 | 2022-03-29

孔嘉琪形容,濱口龍介的《Drive My Car》是一套讓人找線索找得很過癮的電影。三小時的電影,看到最後一場戲才當頭棒喝。女司機拿著一大袋剛從超市買的東西,在個偌大的露天停車場走回自己的車位。電影鏡頭遠鏡拍著女司機走過一輛又一輛泊在停車場的車,白色,白色,白色,雖然是刻意裝作自然的錯落泊位和吉位,但當女司機走到自己的紅色SAAB時,「萬白叢中一點紅」,那是什麼?日本國旗。 (閱讀更多)

《柏林蒼穹下》:詩畫交織的現代哲學神話

影評 | by 鄧皓天 | 2022-03-16

作為一部如詩似畫的現代哲學神話,《柏林蒼穹下》當中探討的議題如天上繁星:生與死,永恆與即殞,記憶與遺忘,時間與空間,鄧皓天評論這部攝於西柏林關於天使想像的電影,也談導演對同行前輩們的致敬。 (閱讀更多)

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金毛紋身 拒絕被倒模的中國工廠階層

影評 | by 馮曉彤 | 2022-02-21

在中國,有些青年把頭髮留長、燙成金色、定型成刺蝟形狀;他們穿戴銀色飾物、打耳釘、滿體紋身,看起來很像很兇。表象背後,卻是脆弱的邊緣青年,從鄉村來到城市,受盡壓榨和凌辱。誇張駭人的裝扮,是他們唯一能夠主宰的事。這是「殺馬特文化」,一種2010年代出現在中國的次文化,名字從英文單詞「smart」音譯,獨立紀錄片《殺馬特,我愛你》由導演李一凡製作,剖析「殺馬特文化」如何在壓迫中抬頭,反抗工廠式體制。 (閱讀更多)

王晶大挪移:如何將《倚天屠龍記》拍成一部《精裝追女仔》?

影評 | by 紅眼 | 2022-02-17

爛片賀歲,是每一個農曆新年的傳統。打開王晶磨劍廿九年,捲土重來的 2022 版《倚天屠龍記》,便見明教群英一字排開,幾乎都是 TVB 的舊人馬。舊酒新瓶的《倚天屠龍記》,在審查門檻拾級而上的今日,就連散播、煽動仇恨的言論都要清洗乾淨。譬如殷素素居然不是當場自刎,還要反過來勸兒子冤冤相報何時了,長大之後別為父母報仇。改寫了媽媽的話,忘記了仇恨,看不見政治紛亂的武林巨星,除了談情說愛,好像就再沒什麼作為。畢竟是王晶,其實都只是一部武俠版的《精裝追女仔》。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代溝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5-07

看《貓貓的奇幻漂流》雜感

影評 | by 泊泉 | 2025-05-07

空心圓

小說 | by 石啟峰 | 2025-04-25

破皮

散文 | by 令菱 |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