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by 黃子程 | 2023-10-06

這本份量不輕的著述,研究著眼於袁世凱、徐世昌、段祺瑞、曹錕四位北洋元首的詩文,這四位長期投身軍旅的「軍閥」――元首,原來對中國傳統的「詩教」非常重視,在他們的詩文中,或憂心時局,或憤懣懷才不遇,或以山水隱逸自適其間,或寄情禪悅、書畫,並在其書寫之中,流露了各自的感世之言、塑造出自我的形象,作者在書中特別論述到他們藉著自己的詩作,多「感世」與「自適」之情,以北洋元首塑造自我形象,並進而透過其詩作影響輿論時局、世道人心。這是否能為幾位亂世元首塑造出一個合乎本人心願的自我形象? (閱讀更多)

梁啟超身為祖國的敵人——《梁啟超:亡命》書評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3-09-25

戊戌政變失敗,維新派依然認為光緒總是好的,因此要保皇;平民是聽勸的,因此用盡方法令他們覺醒——維新派搖擺的性格帶來的一大弊端,就是容易軟弱和對事業陷入浪漫而不切實際的想象。譚嗣同行刑前的想法是「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有之,請自嗣同始。」但所謂「去留肝膽兩昆崙」的默契分工,極可能是浪漫的一廂情願,在道德勇氣和行動勇氣的驅使下,決定表演就義,最終換來了甚麼?許知遠寫道:「公開處決是朝廷彰顯權威的一種儀式,它也是一場暴力狂歡,總吸引著圍觀者的雀躍,作為他們單調日常生活的調劑。在一張記錄犯人被砍頭的舊照片上,圍觀者幾乎擁到了受刑者的身前,眼裡並沒有同情或恐懼。」用就義的精彩表演激起清國人的義憤、引起他們不滿專政的共鳴,也是一廂情願,事實上,權力崇拜的傳統極深的清國人,有著令外國人都驚異的極強忍耐能力,清國人但求有一個秉公執法的好政府,「完全沒有流露出打算報復的意思,而是默默地生活,對任何人都彬彬有禮」。福澤諭吉在明治初年引發的強烈迴響,很可惜沒有在另一片土地發生。 (閱讀更多)

張愛玲的一貫道——以《雷峰塔》作觀察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3-09-13

在〈童言無忌〉中,張愛玲提過「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可見顯赫的家世雖然不住走下坡,但童年的張愛玲姊弟仍不愁穿吃。當然,坐食山崩的結果自是張愛玲要面對家庭帶來的冷酷:「我不能忘記小時候怎樣向父親要錢去付鋼琴教師的薪水。」這段在《雷峰塔》有相當擴充的篇幅,首先寫後母榮珠嘲弄讓俄國老師教琴是祟洋媚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理據,實質是想僱用收費較廉的中國先生,然後琵琶直問「換個先生一個月能省多少錢?」引發一場金錢衝突,最後以琵琶放棄學習鋼琴告終。 (閱讀更多)

【無形・沖繩.虛實之旅】結局的意義──讀羅貴祥的《夜行紀錄》

書評 | by Sabrina Yeung | 2023-08-31

Sabrina Yeung在看《夜行紀錄》時,同時也在看《結局的意義》,這樣交錯的閱讀,令她加倍關注《夜行紀錄》那些作品的結局,因為當中的轉折似乎都是發生在結局之中,與古希臘戲劇的「突轉」不相符。故此,她思考這些發生在結局的轉折開啟了甚麼意義,呈現出怎樣的藏在事件背後的現實。 (閱讀更多)

毛姆有30個愛馬仕包,都是專櫃買的:讀《毛姆閱讀課》

書評 | by 盧郁佳 | 2023-08-30

顯然毛姆無法忍受史特福這個渣男死得淒慘,調派各路文豪下場,全力營救,只差沒動手替狄更斯改結局起死回生。因為毛姆本人就相當渣,他研究十大名家的生平,當然有助於挖掘小說精髓,但也可以向自己證明他不是唯一的爛人,要比爛還排不進前十名。至少他將心比心很懂變態心理,那麼解讀起杜斯妥也夫斯基等人的小說,深度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閱讀更多)

樹木之美──西西〈土瓜灣敘事〉的自然書寫

書評 | by 葉嘉詠 | 2023-08-17

在西西作品的研究中,《我城》、《美麗大廈》的城市書寫,《哀悼乳房》的身體書寫等,都是熱門的課題,但較少人關注西西作品中的自然書寫。雖然《縫熊志》、《動物嘉年華》的動物形象已為論者留意,但自然書寫的範圍頗廣泛,除了動物,還有山嶺、海洋、植物等生態環境與生物,都屬於自然書寫一類,而西西作品中的植物,尤其是樹木,暫時還未有深入討論,葉嘉詠以〈土瓜灣敘事〉為例,嘗試為西西研究提供另一角度,展現西西作品中自然書寫的特色和價值。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

詩三首:〈石身〉、〈春天〉、〈無題〉

詩歌 | by 王兆基, 黎喜, 潘國亨 | 2025-06-28

唐格朗(Tangerang)女子

小說 | by 悇愉 | 2025-06-28

科幻小說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6-20

回憶的內在意識

散文 | by 黎喜 |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