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by Louis @ Gunslinger 不曾遠去的硝煙 | 2022-12-23

哪怕冷戰以降的群眾運動大多以失敗告終,但是受壓迫者的境況和這些男男女女因不公而生的怒火終究是不會消散的,他們的怒火必將會展現出來,永不消滅,《蒙面騎士》一書正是訴說這個故事,戴錦華先生對薩帕塔運動精神的推崇,對女性主義的渴望和高呼「受夠了就是受夠了」的筆觸,更是教人動容。 (閱讀更多)

示我明鑑:《典型夙昔—前修緬思錄初集》讀後感

書評 | by 陳躬芳 | 2022-12-18

《典型夙昔—前修緬思錄》共分八個專輯,收錄了孔德成先生、王叔磐教授、吳匡教授、李傑教授、黃兆傑教授、李勉教授、陳捷先教授和石立善教授(等八位已故學人的相關事蹟,包括回憶錄、口述歷史、雜談、隨筆、札記等體例。這些的追憶錄或以自述或他人敘述的方式進行書寫,窺見一代學者對家國社會、治學教學、待人處世及人格修養等方面,呈現出他們一代的傳統知識份子,雖歷經近世的顛沛流離,仍保留著他們在哪裡,哪裡就是「中國」的氣魄。無論在香港、台灣、新加坡以及海外各地等始終對根屬的地方有一份安身立命之心,以真實的生命歷程印證近現代中國的種種變革及苦難。 (閱讀更多)

溫婉而頑強的抵抗 —— 《參差杪》書評

書評 | by 謝傲霜 | 2022-12-07

杪,樹枝之末端。樹下抬頭看天,會見到這些參差不齊的幼弱枝葉在編織天空的圖案,又恍如頂著頃將倒塌的天空。如遇疾風暴雨,樹杪能屈能伸,狂亂的舞姿或許讓部分已經走過磨人歲月的殘枝脫飛,但那些新枝嫩芽,卻往往在風雨過後英姿煥發。張婉雯的隨筆集《參差杪》,就是有這種溫婉和頑強,一如作者本人。 (閱讀更多)

「他」(不)和XX一起吃早餐 ── 讀紀大偉〈早餐〉

書評 | by 葉嘉詠 | 2022-11-17

紀大偉〈早餐〉榮獲第二十一屆聯合報文學獎極短篇小說獎首獎,內容不難理解,丈夫「他」、妻子和兒子,三人家庭,妻子憂鬱及患有神經衰弱,兒子還在學;這位丈夫晚上不回家而在情人家過夜,但第二天早上必定回家做早餐給妻兒吃。我們很容易便會把這篇小說當作是個三角戀和外遇的故事,但細緻地閱讀,便會發現這篇極短篇小說,細節是多麼的深藏不露,並指向小說的核心。 (閱讀更多)

【2022諾貝爾文學獎】書寫是死與生的創造──安妮.艾諾《Happening》

書評 | by 黃柏熹 | 2022-10-07

安妮.艾諾(Annie Ernaux)大熱當選,成為今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黃柏熹細讀其半自傳小說《Happening》(L’événement,中譯《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形容小說是以「敘述」(narrative)為目的,讓記憶和回憶的過程──包括所有遲疑和內心掙扎──都得以被赤裸呈現的書寫。赤裸的意思是,它總是分心和分裂的,這邊廂以冷靜的口吻敘述往事,那邊廂在剖析回憶之於自己的意義和其不可能性,突然停頓又重新開始。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社畜教父卡夫卡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5-01-22

編輯推介

舊書

散文 | by 黃戈 | 2025-02-04

精衛(讀讀山海經其二)

散文 | by 跂之 | 2025-02-02

誰是大英雄

散文 | by 李昭駿 | 2025-02-01

2025年文人春遊推薦

無秩序編輯室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9

橫渡

散文 | by 余婉蘭 | 2025-01-29

致鍾玲玲的信

其他 | by 黎哲舜 | 2025-01-29

有時風勢很大

小說 | by 徐焯賢 | 2025-01-28

另類風景

散文 | by 言水 | 2025-01-25

周冠威開辦電影課程 透過恐怖片探討人心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1-25

大衛連治的魔力

其他 | by 馮睎乾 |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