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竟勛讀畢香港詩人陳滅近期推出的詩集《離亂經》,指出集內詩作橫跨2009至2025年的時空脈絡,「彼時」的香港景物與文化感悟,對照「此刻」臺灣的感傷懷舊。徐竟勛表示陳滅透過「島」、「鳥」、「雨」等意象建構兩地差異,表達對香港的感慨與迷惘,頗有李煜「夢裏不知身是客」之感。而書名「離亂經」三字同時表現陳滅離開香港的三個狀態。 (閱讀更多)
林淑可傳來孫梓評的長篇同志小說《男身》書評,指出小說裡出現的每一個「他」仿如主角桂和成長中重要的人,而桂和在多段關係中所顯露的孤獨、懦弱與心碎,深刻地折射出現代都市人的疏離感。林淑可認為,桂和在「男街」書店拿著牛皮紙袋的象徵,點出同志戀情無法見光的酸楚與掙扎。儘管成家一事對同志或許終究是個華麗的夢想,但正因沒有所謂正典而傳統的存在,才能讓愛顯得更為淬鍊且純粹。 (閱讀更多)
亞C偶然間覓得邵頌雄先生的《大時代的蜉蝣》,指出《大》的可貴之處在於「收錄的文章不少都是出於已經消失的媒體,曾存在於網絡上的」,而書中不少文章都書寫著過去,為此書添上一層色彩。作者邵頒雄先生是專研佛學的名家,亞C細數了一些書中曾提及過的佛理,並形容作者善於將哲思與「禪意」收於不少看似生活瑣事的記錄書寫裏;讀者能在他不同類型的文章中讀到別具匠心的意境,繼而引發思考有所領悟,或許能覓得那藏匿於身邊的半點「菩提」。 (閱讀更多)
香港作家韓麗珠睽違八年後終於出版最新長篇小說《裸山》,香港作家沐羽撰寫了書評,指出香港文學史上對這座城市的多樣命名,從「我城」、「浮城」到「失城」等,而韓麗珠在《裸山》中則將其轉化為充滿內在衝突與矛盾的「空城」與「裸山」,象徵都市與郊野的張力。他認為韓麗珠的寫作風格蘊含「陰森感」(Eerie),源自「應在場的事物卻缺席」的疏離。《裸山》核心在於「去看」的主題,亦化為一套「觀看世界的程式」,讓讀者重新審視這座城市,引導讀者直視那些近在咫尺的災難與創傷,並在失去的同時,尋找重新張開眼睛的力量。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