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樺專欄:閃爍其辭】煲劇.女人.欲望

專欄 | by  鄧小樺 | 2025-10-30

煲劇本身可能是不需用什麼偉大理由護航的,像我就是用來送飯及消磨運動的時間——只是到入坑了,就想為入坑發明一些理由,這也是延續煲劇快感的一個方式。而包括分析劇集對應或創造慾望的方式,都是一些更為精緻的快感。


在串流劇的時代,真正讓我首次感到入坑快感的是NETFLIX自製劇《頭號外交官》(THE DIPLOMAT,下稱《頭》),那時有一種「想不到可以看到這種劇」的井蛙興奮。《頭號外交官》首季播出時在許多地區都登上觀看率榜首,但香港人社群關注較低(或者是我們在外交方面太沒有可能性了),在香港迷《頭》好寂寞啊——這套劇是一個現在已經不會再見的朋友推薦給我的,他說裡面那個完全是他;後來就只找到ADA和LOUIS有看過並好評,近日再加臺灣文藝朋友嘉芸——他們都是再迷也只會講兩句的人。因為愈無處訴說便愈想訴說,本是我的模式。


《頭》第一季讓我不能自拔,同事建議我下載劇照作桌布當安慰劑。第二季有點水過鴨背,好像只是消化第一季的後座力而欠缺看點,幾乎想放棄;第三季回勇,我喜歡的東西回來了,幾乎幻覺導濱兼編劇Debora Cahn聽到了我的分析。


女人首先看衣裝


當然《頭》中是有許多國際政治的判斷在極度短兵相接的對白中流露,美英與相對的俄國,第三季更引入中國,烏克蘭也出現了。這些國際政治部分我都當是聽課學習。然而關於快感的當來自更低級的部分。首先是女主角凱特KATE的設定,她本立志想在喀布爾等中東戰亂地區做外交,因為那樣最能馳騁外交能力,解決實際而重大的問題——那應該是國際關係界的真實理想。但劇集一開始她就被指定為副總統的暗定候選人,被派到倫敦這樣重要但沒什麼事會發生的地方去累積政績。英國以隆重儀式、不直接的表達著稱。這正與凱特的性情與理想違背。編導特別在衣著打扮這個小節上表達這點:凱特只穿黑色行政套裝必須是黑色的西褲,埋怨稍為淺色的西褲無法遮掩她濺出的咖啡漬,典禮一完就把高跟鞋脫下來拿在手中,憎惡禮服。第一季結尾,凱特在巴黎會外交大臣,穿著紅色絲緞晚禮服,我深感是個「無價值的背叛」:這出賣了凱特的性情,而那套晚禮服她穿得實在不怎麼樣,讓人覺得她還是穿回長褲套裝吧。


是否接受到我的不滿,第三季回到初心,強烈表現出對「隆重服裝」的敵意。凱特每次穿上禮服都會遭遇不順,第四集那件黑色珠片貼身裙突顯了她苗條的優點,但在偷情現場造成了困難,外交大臣又遁走了。女總統葛蕾絲要在英國宣佈登基,但正規的尖長領白襯衫加黑色外套令她看來像個帶位的部長,凱特竟是用一件運動衣假扮正規服裝蒙混過關,她如此體現自己作為大使完成禮儀的高強應變能力。這是對隆重服裝的強烈敵意,推翻女性的刻板形象,我滿意了。我本來是喜歡睇靚衫的。


被政治不斷中介的愛情


凱特有許多難題要解決,於是「跟規矩」與「用最快方式實質解決問題」的矛盾瀰漫在劇中所有細節中。我勸LOUIS重新入坑,所持理由就是:第三季有呈現在表面嚴肅而空洞的儀式與大場面下,人的緊張與盤算,甚至用更多的粗話與調情DIRTY TALK去表現張弛,不像第二季時面子和底子都是相同的緊張(那樣就少了張力不是真正的緊張了)。


而在第三季,凱特更多地要同時「滿足所有人」與「GET THE JOB DONE」中平衡,我看來是更強的香港性格。 這也是角色的成長,凱特要真正進入更高級而複雜的問題,她要面對自己橫衝直撞的自我,與複雜問題之間的矛盾。她說自己的問題是「cannot treat people as they are」,即不能以適當的方式來對待人,而外交的禮節經常需要考慮「什麼人得到什麼等級的對待」,因此她正指出自己「不能打好呢份工」的關鍵問題——有趣的是,她作出這句重要的反省時,她談的是自己處理感情關係的缺陷處。


《頭》迷人的是大國外交政治與私人情感兩遭,而兩遭都被呈現為同樣的撲朔迷離,順勢而去或勉強掙扎,事情到頭來都會發展成和原先設想不一樣的狀況,親密的人瞬間轉為背叛。《頭》的一個特色是情感糾葛時的對話總和政治問題的複雜考慮混在一起,第一季時凱特和若即若離的丈夫懷特大使討論政治意見分歧之時,她同時正在無顧慮地更衣裸裎相見;與曖昧的英國外交大臣多次混淆談條件和談情,甚至在外交大臣表白示愛時呵斥「get yourself together! We have works to do!」這種很不女性的表現正是角色的魅力所在(我就是把工作放得高過愛情又如何!),但我覺得這種設置還有一個很強的特色,就是愛與性的表達被政治角力中介,兩者都有一種unfulfilled的快感延宕,反而更牽引觀眾。在寫對白而言,那政治和愛情兩者都只須寫一半,實在省力地營造了戲劇張力。


第三季的不寫對白在第二集也去到高峰了,也是在凱特與外交大臣之間,那種每句只講頭兩字但又能完全理解的狀況,最厲害的是《情繫海邊之城》。原來外交人員之間的曖昧溝通和創傷離異夫妻之間的溝通可以類比。編導是有聽到我的讚嘆是不是。


性場面的欲望操控


有政治男向我引述了電影《中國合夥人》裡的一句「不要和太有想法的女人上床」,雖然這並非他當時的重點,雖然他一出口已有點怕冒犯我,但我還是被冒犯到了一點點。心裡OS:和有想法的女人上床好正的,不過你不會知道,因為有想法的女人不見得想和你上床。其實也不用這麼毒舌,只須讓《頭》去教育他:凱特當然是「太有想法」、難以駕馭的自主女人,但《頭》就是營造到每個政治高官都對她充滿慾望,其它男性至少對她是愛護有加。這用心看來是教育男性,並面向高階女性的慾望。


政治、權力與性,本來三位一體,在一部政治劇裡應有性愛場面負責多巴胺輸出。《頭》的性場面簽名式是突如其來、激情但又遭中斷的短暫性愛,外交大臣第三季依然出師不利,編導看來有意維持他悶騷抑壓的英式氣質。接續出場的小鮮肉卡倫帶來激情偷歡福利線,但老實說,本劇中不被打斷的性場面反不如被打斷的叫人回味。第三季有兩場口味偏鋒的性場面,一是女總統老夫婦之間的甜蜜嬉鬧,另一是英國首相和妻子。後者的處理相當令人意外,不好看也讓我想回播,因為一時之間竟搞不清楚。編導的壞心眼中有女性的嘲諷眼光,這點讓人激賞。


政治有抑壓不代表觀念上保守,我很喜歡第一季有一幕凱特坐在大使丈夫和外交大臣中間,三人笑語盈盈,旁觀者都知道兩個男人同時愛著凱特(三人彼此也知道),低聲議論道「多個總比一個好」,這是用國際政治上「多邊主義勝於單邊主義」的原則,以抗擊一夫一妻的觀念。第三季最後一集是大家都發現凱特是「薛丁格之妻」,即如物理學「薛丁格之貓」的不確定原則:她可能是妻子,可能不是。我算收貨了。凱特游走在這些男人之間,她常會愛上並肩作戰的人,但常在關鍵時間做了相反的決定因而背叛或被背叛,始終不肯固定絲蘿托喬木,但她有付出真心,甚至會傷心,因為政治總是充滿背叛的。


女人的野心


政治是關於野心的,凱特的野心在於「解決重要問題」,但一如她的情慾欲望時常受挫,她的野心也不易達到:她一開始被授予「副總統候選人」的路徑,她一直抗拒,等到她決定要接受這個授予,這個授予就旁落了。第三季是凱特要面對自己的欲望無法達到的困局。她是做實事的,但她並不完美,她是《Madam Secretary》(《國務卿女士》,閭丘露薇推薦的著名美劇)之後的產物,美國已經不像前些年那樣沉迷渴望一個女總統。


關於野心,閭丘露薇與我拍攝「藝文在線等」時推薦我去看《THE MORNING SHOW》(「晨間直播室」),我問有什麼看點,她說女人的野心和願望都很直接說出來,並在劇中被呈現為一種正面特質,即會達致正面效果,換言之這劇是要鼓勵女人直接表達並一往無前地為自己的野心爭取(多次拒絕男人「保護你」的說辭)。我想想這和華人影劇世界很不同,得了很多獎的《影后》很好看,但女主角史艾瑪力爭上游也是被描寫為一種黑化過程,野心在華人世界還是被視為負面特質。我們與西方世界之間的距離還很遠。


看劇不是看現實,而是在製作中觀察欲望的營造,包括摸索自己的欲望。《頭》第三季迅速煲完,又要等下年;我去想看看不同女人的欲望,選了最近大熱話題劇、李心潔和舒淇主演的驚悚劇《回魂計》,那是兩個母親復仇的故事,為了替慘死的女兒報仇,她們要復活已判死刑的兇手來虐待他、讓他受到女兒所受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看到第三集的私刑過程實在看不下去,一來是我太膽小,二來是,那個「母親可以為保護孩子變成惡魔」的想法及欲望,我心理上還是抗拒。(如果之後劇情有推翻性轉折可告知。)於是切換,去看描寫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故事的名劇《王冠》(THE CROWN),覺得十分美妙,女王看來呆呆的,但卻真的拍出了水瓶座的伊利沙伯奇妙的魅力。她看起來那麼平凡,差一點點就不合乎嚴苛的英式王室規範,但一切都圍著她展開眾星拱月,她的欲望與野心幾乎是無從談起,能夠負擔起王冠的重量就證明她的成就,但她還是在一些小節裡有著自己的堅持。想想,作為至高的女王,還何必有任何野心呢。這種極致的高貴,莫非就是我們心裡暗懂的英式欲望。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鄧小樺

詩人、作家、文化評論人。《文學放得開》主持。著有詩集、散文集、訪問集。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談《叮叮行》 ——筆訪詩人吳俊賢

專訪 | by 李浩榮 | 2025-10-30

Yet are we tomorrow’s men

散文 | by 孔銘隆 | 2025-10-29

【教育侏羅紀】白鴿

教育侏羅紀 | by 王思皓 | 2025-10-28

Heathcliff

散文 | by 俞宙 | 2025-10-24

七日失戀療程

小說 | by 水 | 2025-10-24

《風林火山》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23

東亞文藝之沈痾:超越人性的遲疑

其他 | by 盤柳儂 | 2025-10-22

《眾生相》:見眾生

影評 | by 亞C | 2025-10-21

詩三首:〈回家〉、〈生老病死〉、〈太平〉

詩歌 | by 徐竟勛, 王培智, 寧霧  | 2025-10-17

《浮間舟渡》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10-17

消失的文學腦

散文 | by 無鋒 | 2025-10-16

九龍塘之夜

散文 | by 小煬 | 20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