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by 艾苦 | 2023-10-16

艾苦續說卡爾維諾,一生傳奇著作之多,其中有為人津津樂道的《看不見的城市》和《樹上的男爵》。在其文學評論的文章中,當提到自己的寫作理念,卡爾維諾往往喜歡從遠古的史詩說起,絮說自己結構主義的思想。但即使不從結構主義的角度思考,卡爾維諾還是鼓勵年輕的一代閱讀經典,寫下了《為何讀經典?》。 (閱讀更多)

卡爾維諾誕辰百周年:向東的自尋之旅

書評 | by 艾苦 | 2023-10-16

提到意大利作家,伊塔羅.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不少人會想到他的《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小說講述旅行家馬可波羅的向東之旅,和他與忽必烈大汗關於城市的對話。忽必烈有各種繪製精緻的地圖,連到過不同城市的馬可波羅也為之驚艷。接着他們進入了關於地圖的哲學討論:一幅把一座城市如實反映的地圖,不應該就畫跟現實大小一樣?但如果地圖畫得跟現實城市一樣大,我們還需要地圖嗎?對話延續下去,馬可波羅會發現,忽必烈所說的地圖就是現實世界。只要他想,就能在現實的疆土畫地圖。 (閱讀更多)

龔萬輝文學的流動記憶與時空概念

書評 | by 陳慧寧 | 2023-10-13

龔萬輝終究沒有成為一個職業作家,他在馬來西亞,主要以教畫、參展、賣畫為主要收入來源。近年也為報章繪製插畫和發表寫生小品,作品廣泛得到認同和受到歡迎。我們看龔萬輝的作品,他的「遺棄美學」(這是鍾文音為龔萬輝2006年出版的第一本小說集《隔壁的房間》寫序時直接指出龔氏深受駱以軍風格的影響)仍然是一座時空迷宮,讓他的小說處理最後往往回到記憶或夢中,成為另一場永無目的地的途中。這「記憶或夢中」恍惚成為龔萬輝美文書寫的特色,揮之不去。 (閱讀更多)

我讀《感世與自適》

書評 | by 黃子程 | 2023-10-06

這本份量不輕的著述,研究著眼於袁世凱、徐世昌、段祺瑞、曹錕四位北洋元首的詩文,這四位長期投身軍旅的「軍閥」――元首,原來對中國傳統的「詩教」非常重視,在他們的詩文中,或憂心時局,或憤懣懷才不遇,或以山水隱逸自適其間,或寄情禪悅、書畫,並在其書寫之中,流露了各自的感世之言、塑造出自我的形象,作者在書中特別論述到他們藉著自己的詩作,多「感世」與「自適」之情,以北洋元首塑造自我形象,並進而透過其詩作影響輿論時局、世道人心。這是否能為幾位亂世元首塑造出一個合乎本人心願的自我形象? (閱讀更多)

梁啟超身為祖國的敵人——《梁啟超:亡命》書評

書評 | by Sir. 春風燒 | 2023-09-25

戊戌政變失敗,維新派依然認為光緒總是好的,因此要保皇;平民是聽勸的,因此用盡方法令他們覺醒——維新派搖擺的性格帶來的一大弊端,就是容易軟弱和對事業陷入浪漫而不切實際的想象。譚嗣同行刑前的想法是「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有之,請自嗣同始。」但所謂「去留肝膽兩昆崙」的默契分工,極可能是浪漫的一廂情願,在道德勇氣和行動勇氣的驅使下,決定表演就義,最終換來了甚麼?許知遠寫道:「公開處決是朝廷彰顯權威的一種儀式,它也是一場暴力狂歡,總吸引著圍觀者的雀躍,作為他們單調日常生活的調劑。在一張記錄犯人被砍頭的舊照片上,圍觀者幾乎擁到了受刑者的身前,眼裡並沒有同情或恐懼。」用就義的精彩表演激起清國人的義憤、引起他們不滿專政的共鳴,也是一廂情願,事實上,權力崇拜的傳統極深的清國人,有著令外國人都驚異的極強忍耐能力,清國人但求有一個秉公執法的好政府,「完全沒有流露出打算報復的意思,而是默默地生活,對任何人都彬彬有禮」。福澤諭吉在明治初年引發的強烈迴響,很可惜沒有在另一片土地發生。 (閱讀更多)

張愛玲的一貫道——以《雷峰塔》作觀察

書評 | by 江俊豪 | 2023-09-13

在〈童言無忌〉中,張愛玲提過「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可見顯赫的家世雖然不住走下坡,但童年的張愛玲姊弟仍不愁穿吃。當然,坐食山崩的結果自是張愛玲要面對家庭帶來的冷酷:「我不能忘記小時候怎樣向父親要錢去付鋼琴教師的薪水。」這段在《雷峰塔》有相當擴充的篇幅,首先寫後母榮珠嘲弄讓俄國老師教琴是祟洋媚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理據,實質是想僱用收費較廉的中國先生,然後琵琶直問「換個先生一個月能省多少錢?」引發一場金錢衝突,最後以琵琶放棄學習鋼琴告終。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虛詞・同病相連】養病神醫

小說 | by 綠色衫 | 2024-03-27

【字遊行.倫敦/巴黎】賞墳

字遊行 | by 廖子豐  | 2024-03-27

台北之旅藝術有感

藝評 | by 胡夢未 | 2024-03-18

《新活日常》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