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絲,夢遊消費盛宴仙境

藝評 | by  李海燕 | 2018-10-19


雖然芭蕾舞在香港已經不像以往般高不可攀,但仍然有可供仰慕的形式之美,加上學習芭蕾舞孩子人數眾多,所以每年暑假及聖誕檔期上演的芭蕾舞劇,捧場者甚眾。有聞剛過去的八月,香港芭蕾舞團(港芭)的《愛麗絲夢遊仙境》跑票的速度,即使以傳統旺季情況來看,也算特別快。我認為演出的視覺宣傳調調是重要推手,也清晰地表達舞團的定位策略。港芭2018/19舞季宣傳的視覺設計走類高端時裝路線:強烈單一造型佔據畫面,舞者妝容濃豔亮麗,身穿定造服在大片純色背景前擺出挑戰身體限制但不會引起不安的姿勢;在浮華豐足之姿之上偶爾來點異國情調,把芭蕾置於時尚品味中,簡單易明,不須也不邀請思考。


幻想空間也有感官刺激

以《愛》來說,演出的確完美地配合了宣傳視覺的期望管理。概念及服裝設計莉茲.凡達爾可謂功不可抹。曾為世界著名芭蕾舞團、「太陽劇團」、歐洲運動會等設計服裝的凡達爾,準確捕捉《愛》故事人物性格以及各式各樣動物和物件的特色,打造了多個精美、具像得來品味良好的系列,不論是獨舞員的、群舞員的或兒童舞者的服裝,均一絲不苟,重要的是再複雜的造型也沒有凌駕於功能性之上。幾十位舞者大部分擔當多於一個角色,八個場景下來,所需服裝數量驚人。聽說港芭與華盛頓芭蕾舞團就此製作達成了資源共享協議,否則相信難以獨力支撐所需人力物力,香港觀眾也就無緣觀賞。

佈景設計詹士.克朗扎擅於利用舞者身體與物件的不尋常比例交待劇情,例如用特大的沙發表達愛麗斯之年幼,或者改變身高與門框高度的關係代表夢遊路上的幻想空間。聰明的設計令場景轉換速度快、次數多,與服裝、燈光三劍合璧之下,成就視覺官能刺激大滿足。轉場過程的流暢,盡顯流程設計之優良;繁多的服裝配飾和小道具,少一分專注也有可能漏掉。《愛》的後台團隊,絕對是這台盛宴不可不提的功臣。



舞者的身體敘事力量

港芭舞者的舞功在《愛》中有明顯增長。我看的場次由獨舞員陳稚瑤飾演愛麗斯。也許動作的乾淨度可以再高一點,但是在兩個小時(除了中場休息之外)幾乎沒有離開過台面的情況下,她的表現穩定,力量和情緒儲備充沛;但許是身材的關係,扮演「愛幻想的女孩」的痕跡太現。首席舞者金瑤本人就有一種氣勢,演紅心皇后入形入格。華盛頓芭蕾舞團首席舞蹈員布魯克林.麥克無疑突出,不過他似乎是硬功派,反而夏俊和李林在「半斤八兩」一段飾演雙胞胎兄弟,演出令我印象深刻:二人貫穿內外的輕,為他們的角色演繹增加了內在質素。兒童舞者是演出的亮點。他們的服裝設計與成人舞者的相同,但由於身體比例的不同,加上人數眾多,所以當一群小門、小紅鶴、小豬、小紙牌急步跑進演區時,畫面令人心頭一暖。兒童舞者出入的時間和狀態準確,集體性奇高但不失天真,排練導師的功力可見一斑。


假如芭蕾不中產

自從藝術總監衛承天2017年加入之後,港芭在視覺形象、社區連結、媒體報導上做了不少功夫,把芭蕾藝術從需要仰視的唯美推向可消費的高端時尚,且不論目的為何,定位策略確實比以前清晰。新包裝可能吸引新的觀眾,但是以芭蕾本身來說,港芭走的是保守路線,舞蹈具像地服務敍事、服務眼球音樂、幻想力用於提供娛樂而非探索未知。以《愛》來說,原著的故事深度被平面化,呈現的是由經濟思維引導的美學品味:變化多端令感官繁忙,技巧顏色快速轉換,一瞬即逝。


參考學者大衛.哈維的理論,觀眾經驗的,是為資本主義持續發展而製造的影像消費。近年來政治和生活層面的不安,導致社會渴望回歸自然、樸實;香港已走過了奢華的年代,芭蕾也不再有中產專屬的光環。美學方面,藝術與生活邊界的曖昧性某程度上反映了一種在生活中實踐美的追求,美不再是管治階級的品味代理或餘暇的裝飾品。學者和評論人在論述時代轉變中的審美邏輯的同時,社會是否亦應該討論,需要怎樣的芭蕾舞團,來代表自己的城市?



(圖片來源:香港芭蕾舞團;文章標題及副標題為編者所擬)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李海燕

寫字人、編書人、製作又偶爾創作的人。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1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