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澳門時間】媽閣是一座怎樣的城?

其他 | by  紅眼 | 2020-12-28

借嚴歌苓筆下名著《媽閣是座城》為題,澳門的洋名 Macau 傳聞就是「媽閣」的音譯。今日看來,媽閣除了是一座璀燦多彩的賭城,或南方旅遊勝地,它同時是一座經歷過殖民思潮洗禮,華洋雜處的歷史名城。在紙醉金迷的印象背後,澳門獨特而複雜的文化背景卻往往被人忽略。


現為澳門大學傳播系助理教授、《新生代》雜誌總編輯的李展鵬,土生土長於澳門,亦熟悉港台文化,常於兩岸三地發表評論,近著《隱形澳門:被忽視的城市與文化》一書,便深入剖析澳門長年累月的「隱形狀態」特性。「港澳」一詞,雖是政治地理上的「特別行政區」概念,但這個約定俗成的說法,指的通常都是香港,澳門則一直有如香港的附屬地域。而「兩岸三地」的稱呼,更只涵蓋「中港台」,排除在外的澳門這個「第四之地」,卻是隱形的。


李展鵬以自身在台灣讀書的經驗為例,提到出國讀書時被台灣同學問到來自哪裡,明明是澳門人,卻會答「香港人」。澳門人常見「偽香港人」的身份認同,除了因為澳門知名度較低,感覺上賭場以外再無其他城市特色,而香港亦是一個國際化亞洲城市的標準,加上兩地文化語言接近,都會自然用上「港澳」同胞的概念。


另一原因,是澳門太小,澳門人多數都往外跑,到中港台升學就業,以至他們本身都不太了解澳門,亦缺乏歸屬感。李展鵬累積了過去十多年對澳門的觀察與思考,在書中重新審視在地生活經驗,先談作為殖民時代遺產的葡萄牙建築及飲食文化,繼而談及2004年澳門開放賭業市場之後,是如何迅速改變了澳門面貌,包括旅遊業的過度發展,城市空間的變異,以及逐漸成形的階級社會。而大型外資賭場紛紛進駐,不但影響了施政方針和城市規劃,在精神層面,亦因為龐大外來勢力的出現,最近十幾年激起了本土意識的醒覺,此書後半部分便旨在探討後回歸時期澳門人對城市及身份問題的重新思考,並開始以本土創作觀照過去一直概念含糊的身份認同。


正如李展鵬書中提到,隨著一股「澳門醒覺」的風氣,身份概念不再「隱形」或曖昧地作為香港的附屬,而當代藝術工作者亦嘗試以創作進一步豐富澳門的文本論述。由三位作家(李峻一、寂然、鄧曉炯)聯同另外三位畫家(霍凱盛、袁志偉、林揚權)所合著的繪本小說集《亂世童話:澳門人給這一輪紛亂世代的備忘錄》,就是年輕一代創作人對澳門城市面貌的一次集體回應。


此書的五個故事〈守夢人〉、〈努力工作〉、〈餓鬼〉、〈收藏家〉及〈獨眼兒〉,源自澳門藝術節的跨媒體音樂劇場《異色童話》及《亂世童話》,以仿童話的格局,糅合了都市傳說、科幻奇想,及對現代生活的反諷,荒誕的寓言故事,實為探討社會及世道人心,亦帶著澳門創作人對主權回歸二十年來,本土發展及社會問題的反思。李展鵬亦撰文推薦,形容書中故事訴盡了活在今日澳門這個世代的各種困惑,並歸納出幾組「關鍵詞」:記憶與遺忘、良知與墮落、貪念與愚昧、戰爭與扭曲制度、人性與近親相殘、異類與逆耳忠言。故事篇幅雖短,或者很快就會看完,卻意味深遠,可能值得幾代人繼續思辨,於紛亂過後,重塑澳門的社會價值。


另一本收錄七位澳門作家及一位內地作家合著的兒童文學小說集《小城大夢——寫給孩子的澳門故事》,創作理念跟《亂世童話》相若,卻以青少年及兒童讀者為對象,由淺入深,引故事為例,旨在拓闊新生代對澳門生活文化及歷史的認知。譬如〈怪人〉一篇,以小眼睛看大世界的形式,描寫充滿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小孩子,邀約同學一起穿越城中探秘,將日常生活變成一場冒險旅程,尋找那個每天敲響「教堂的鐘」的「駝背怪人」。另一篇〈尋找獨角獸〉亦同樣是個關於「尋找」的故事,論述三個孩子按照婆婆留下來的舊地圖,穿街走巷,跨橋過海,尋遍蓮城三島,就是為了尋覓他們夢想中的獨角獸。當然,旅程本身就是他們的最大收穫,雖然找不著獨角獸,卻收穫了友情、親情,以及關於這個島嶼的歷史知識。


澳門城市變化急促,有人反思對人文社會的破壞,有人寓教於樂,想向下一代灌輸歷史和文化知識,亦有人念念不忘,愐懷那些殘存、被邊緣化的城市舊貌。澳門博物館館長,同時亦是獲獎無數的作家呂志鵬,就以《小店》一書,寫出澳門傳統老店被時代淘汰的感嘆。


由香港石磬文化與澳門故事協會聯合出版的《小店》,是呂志鵬繼《異寶》、《在迷失國度下被遺忘了的自白錄》後的第三本小說集。書中收錄兩部充滿本地情懷的中篇小說〈傳承〉和〈小店〉(〈傳承〉亦收錄在前述《小城大夢——寫給孩子的澳門故事》一書),兩作主題相同,都圍繞澳門當下發展快速,傳統老店無法趕上新時代的軌道,而又因為店主年紀老邁,無力扭轉困境,加上城市劇變,外部環境步步進逼,最終難逃結業命運。〈小店〉描述老店結業在即,老一輩不願被淘汰,唯有透過自身努力苦苦支撐下去,無奈社會變得商業化,已不再是人力可以挽留。老店主意外離逝,新一代無意接手經營,老店亦隨著主人的離開而倒閉,在城市變遷之中被淡忘。


〈傳承〉同樣以傳統小店被淘汰為故事主題,值跟〈小店〉的命運相反,描述老店主過身之後,第二代有意繼承衣缽,將老店經營下去。然而,既矛盾亦很無奈,為了跟上時代,老店需要轉換新的經營模式,甚至因為兩代人價值觀不同,連經營理念都有所改變,得以保存下來的傳統老店,或已經不再是同一回事,傳承的意義又剩下多少?


從這些本土意識濃厚的作品中,澳門的風物輪廓逐步顯現,不再隱形。「港澳」雖為同胞、同一語言,卻彼此有著不同的文化淵源,澳門不是香港的翻版,亦擁有自己的城市記憶和視點。澳門詩人及作家袁紹珊遊走中港澳台多年,從澳門到台北,再從香港到北京,此島到彼島,留下甚多社會觀察,近年著有散文集《喧鬧的島嶼:台港澳三地文化隨筆》,就以澳門為出發點,訴說「兩岸三地」的所見所聞,正如香港作家潘國靈印指,此書「見人情,見故事,見批評」,袁紹珊以簡潔精準的文句,從澳門的城市生活節奏,或實際層面的經濟、資源分配和城市規劃,觀點獨到,分析澳門與中港台之間的千絲萬縷關係,尤其今日有如兩刃劍的澳門觀光產業,以及澳門如何受香港社會狀況的影響,在「愛國」與「戀殖」兩種思潮之間相互碰撞,亦探討了澳門文學在華文界的定位及其生存環境。


【無形.澳門時間】給我一片黃色的澳門時間


今日澳門,不只讓人聯想到賭場和擠滿遊客的大三巴牌坊,亦不再是博彩與旅遊以外一片蒼白的刻板印象。繁榮與富裕以外,更是一個新舊城市價值交疊,本土意識正在迅速抬頭,因為不甘被定型而眾聲喧鬧的島嶼。


(此出版計劃由澳門基金會贊助,並獲澳門筆會支持)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紅眼

寫電影、電視劇、流行文化。寫小說。文章散見明報、立場新聞、商台903、端傳媒、虛詞、週刊編集、天下獨評、Madame Figaro 等。曾獲香港中文文學創作獎冠軍、青年文學獎。已出版長篇小說包括《毒氣團》、《廢氣團》、《沼氣團》、《小霸王》、《赤神傳》及短篇小說集《壞掉的 愛情》、《極短篇:青春一晌》、《紙烏鴉》、《獅人鳳》。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成為貨物

散文 | by 李曼旎 | 2024-11-21

藍地亞倫

小說 | by 鄧皓天 | 2024-11-21

保釣女將鍾玲玲——陳乜

專訪 | by 陳乜 | 2024-11-21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