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年初二車公靈籤為什麼這麼難解?

其他 | by  陳煒舜 | 2022-02-04

壬寅大年初二,鄉議局人員在車公廟抽出第38籤,隨即有好幾位作者撰文解讀,而我則僅在臉書分析格律和文字訛誤而已。茲蒙「虛詞」邀我詳加討論,只是珠玉在前,豈敢饒舌?於是另闢蹊徑,先就籤詩歷史略作介紹,再就車公籤詩之剩義闡發一二。不當之處,還請指正。


一、從北帝籤詩說起


籤詩是一種特殊的韻文體式。《詩經》、《楚辭》以來,漢語詩歌具有強烈的抒情傳統。即使作品中存在著哲理意味、敘事成份,究竟仍服務於抒情主旨。打開《昭明文選》,即使箴、銘、贊、誄等體裁同樣有押韻的要求,卻並不屬於傳統詩歌的類別。然而,籤詩既然以預測與勸善為依歸,其抒情性自然就讓位於說理性了。加上籤詩產生的背景往往不可考,因此並不容易從文學的角度加以研究。我在臺灣工作時,指導過一位碩士生撰寫學位論文《關帝及觀音籤詩比較研究》,尤覺難度甚大。

籤詩雖可以追溯至《周易》卦爻辭,但正式流行大概還在唐代。由於籤紙的面積有限,加上當時符合格律的近體詩已經發展成熟,所以籤詩一般以五七言絕句為主。不過,古代籤詩流傳至今者為數有限,明代《正統道藏》收錄了十部左右的靈籤,但當今仍在使用的大概只有《四聖真君靈籤》(下稱《四聖籤》)。所謂四聖,即北極紫微大帝座下天蓬、天猷、黑煞、玄武四大將。其中玄武神就是玄天上帝,又稱真武、北帝,至今猶為閩粵港臺及南洋華人所崇祀。《四聖籤》大概產生於北宋年間,一套共四十九支,每支正文有三首合乎格律的七言絕句。後來,隨著玄武神越來越受信眾歡迎,於是又產生了一套《玄天上帝感應靈籤》(下稱《玄帝籤》)。《玄帝籤》總共也是四十九支,每籤八首七絕,皆合格律,產生時間不早於北宋末年。八首七絕中,最重要的「聖意」一首轉錄自《四聖籤》,其餘則是新作。整體而言,《四聖籤》和《玄帝籤》的籤詩排序是一樣的,每籤還有品次(如上上、大吉、中平、下下等),但兩套籤詩品次相同的卻只有十支而已。

《玄帝籤》是至今唯一仍在使用的早期籤詩,在廣東、福建、臺灣仍然流行,其中又以汕尾元山寺為祖廟。現在網上流傳的「北帝靈籤」,就是元山寺籤。香港陳湘記書局印有一冊《北帝靈籤》,同樣也屬於元山寺籤系統。我曾發現廣東某些廟宇用的是陳湘記本子,然而香港的北帝廟好像沒有一間在使用(長洲玉虛宮用的是民初另撰的一套,共一百支)。只是元山寺籤長期流傳民間,在抄錄間產生了不少訛誤,這些訛誤在與《玄帝籤》比對時可謂一目了然。從版本學的角度來說,文本只要轉錄一次,就會產生訛誤,無論訛誤的產生是有意抑或無意。如果懂得平仄格律,這些訛誤至少就能考訂一半。因此,我在四年前寫過一篇拙文,考察北帝籤詩的版本源流及文本演變(註1)。 有這樣的因緣,故此我對籤詩一直比較注意。


二、車公籤詩訛誤:以牛年第92籤為例

基於前文所言的理由,研究籤詩者多半是從宗教信仰或歷史文化的角度切入。但是,由於比較古老的籤詩一般都是合乎格律的絕句,如果沒有受過詩詞創作的訓練,未必能看出箇中訛誤――尤其是在沒有其他版本加以校讎的情況下。也許好奇的朋友會問:「難道籤詩一定合乎格律嗎?」如果籤詩產生於清末以前,一般皆合乎格律,因為絕句基本上都是近體詩。科舉時代,這些廟宇要吸引讀書人,籤詩必須有一定水準。試想在一個求籤的明朝書生心目中,天神降諭豈有不合格律之理?如果所抽籤詩格律亂套、素質低落,他還會相信這個神明嗎?(記得有師長輩寫過一篇論文,探討香港某個濟公乩壇的乩詩。每次濟公降神便寫一首七律,眾弟子紛紛和詩。由此可見,神明創作近體詩也十分在行。一粲。)因此,縱使合乎格律的籤詩產生時代未必久遠,但不合格律的籤詩十之八九都產生於民國建立、近體詩創作不再流行以後。對於文學研究者,籤詩的格律既是選樣取捨的準則,也是研究起點的保障。

香港車公廟的籤詩基本上合乎格律,都是近體七絕,大概產生於清末民初或更早,其傳鈔訛誤也很明顯。去年新春,鄉議局人員抽得92號中籤,茲迻錄於下,並逐字標出平仄:


人生何在逞英豪,天理人情只要公。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天眼恢恢疏不漏,定然作福福來縱。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這首七絕為平起平收式,首句用韻,也就是一、二、四句押韻。但三個韻腳中,「豪」、「縱」都有問題。第二句最為可靠:韻腳為「公」,全詩應該押上平一東韻。但是,第一句末字「豪」為平聲,屬於下平四豪韻,與第二句並不押韻。(首句用韻則平收,不用韻則仄收,這是創作近體詩的常識。)


其次,第四句末字「縱」,「縱橫」之「縱」讀平聲(音宗),「放縱」之「縱」讀去聲(音綜)。此處既是韻腳,一定要讀平聲,但如果解釋為「縱橫」之「縱」,意思就有點生澀了。因此,「縱」疑是「從」的形訛。「從」雖為上平二冬韻,仍能以借韻的方式相押。

不過整體來說,全詩的格律還是工整的,可知創作者諳熟詩律,大概是清末讀書人。如果不懂平仄還字字格律工整,恐怕沒有這樣的機率。故此不難猜想,「豪」、「縱」二字當屬傳鈔之訛,與作者無關。此詩的原貌當為:


人生何在逞英雄。天理人情只要公。

天眼恢恢疏不漏,定然作福福來從。



三、車公籤詩試解:以虎年第38籤為例


虎年新春,鄉議局人員抽得38號中籤,茲仍迻錄於下,並逐字標出平仄:


人扳高處求真果,我向低邊拾芥薑。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媚奧不如去媚灶,莫教涉獵逞英豪。

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試解之前,還是先指出一處傳鈔訛誤。此詩為平起仄收式,也就是首句不押韻,只有第二、四句押韻。但是第二句收「薑」,為下平七陽韻;第四句又收「豪」,為下平四豪韻。因此,這首籤詩同樣出現了失韻的情況。那麼,抄錯的到底是「薑」字還是「豪」字呢?我認為「芥薑」是一個固定詞語,抄錯的機會比較小,而「英豪」很有可能是「豪強」的訛誤。「英豪」褒義,「豪強」略帶貶義,玩味上下文,用「豪強」也許更為貼切。而且「強」和「薑」都在陽韻,如此才能相押。因此,這首詩原來的版本應是:


人扳高處求真果,我向低邊拾芥薑。

媚奧不如去媚灶,莫教涉獵逞豪強。


幸運的是,無論是這一首「豪強」訛作「英豪」,還是上一首「英雄」訛作「英豪」,對於文義的影響基本上都不大。我在探研北帝靈籤時,的確發現過因文字錯抄而導致文義南轅北轍的現象。茲不贅言。

現在就全詩內容稍作解讀。第一、二句為對偶(雖然「真果」為偏正結構、「芥薑」為並列結構,不盡工整),兩句文義相反相成。「真果」即真實不虛的佛果,「芥薑」為非常普通的蔬菜。兩句之類似《老子》所言:「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含有人棄我取之意。當人人都爭先恐後向高處攀登、追求心目中的最高理想時,我卻理解到平淡是福,即使腳下普通的芥菜、生薑,我也能發現它們的益處,俯拾即是,道不遠求。這正呼應了籤解「凡事守舊,自身平安」之意。

第三句「媚奧不如去媚灶」出自《論語.八佾》,不少作者已經點出: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竈,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所謂「媚奧媚竈」是當時的諺語。奧為土地神,是一宅之尊神;竈君專管廚房,品第則稍低。尊神一般在天上,而竈君卻住在家中,還會記錄這家人的言行上報天庭,利害更為攸關。衛靈公的大夫王孫賈引用這條諺語,是要向初到衛國的孔子暗示:與其討好衛靈公,不如巴結自己更有成效。這個道理,古人今人都很明白。滿人崇尚薩滿教,他們知道與其祭祀「民無能名」的上帝,倒不如祭祀上帝手下各個「功能組別」的神明。以前我小學讀官校,有學長說:「寧願得罪校長,不要得罪副校長。校長年年換,副校長一直在這裡。」同理,這幾年收到的釣魚電郵都是以系主任和院長的名義發出,幾乎沒有採用更高層的名義。可見詐騙集團也深明「媚奧媚竈」的道理。

但孔子卻回答:「如果犯下了滔天大罪,不管討好哪個神都沒有用。」為什麼如此回覆?孔子曾說過:「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無論神明是否在面前,甚至無論神明是否存在,做人都要抱持虔誠敬畏之心。這不僅是對所謂神明的虔敬,更是對生命、對人間的虔敬。生命與人間如此莊嚴,連心存僥倖都不該,何況是居心叵測呢!可見孔子的回覆一方面表示自己不屑溜鬚拍馬,另一方面又諷刺了王孫賈的小人之心。

話說回來,籤詩「媚奧不如去媚灶」一句又是何意?從字面上看,完全是「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竈」的撮寫,這既是諺語的本義,又恰好與孔子的主張相反。既然籤詩以勸善為宗旨,會教人僥倖競進嗎?顯然不可能。此句言外之意(亦是本義)正是指向孔子的斷語:「獲罪於天,無所禱也。」不僅要虔敬面對生命與人間,更不應心存僥倖地取媚諸神,甚或因取媚後的一時成效而洋洋自得(莫教涉獵逞豪強)。

無論《周易》卦爻辭也好,籤詩也好,都是開放性的體系。同一首作品,可以詮解個人、家事乃至國事。撥開文字迷障後,問卜者自能心領神會、各取所需。在這個意義上,籤詩畢竟保存了「詩無達詁」的性質與功能。孔德成老師曾說:「這個《易經》嘛,前人的說法,就像廟裏的籤詩,也像算命先生向顧客講解前途吉凶。他們人生閱歷多了,可以從顧客的穿著、容貌看出端倪,分析對方的家庭、婚姻等等,往往都相當準確……」 不過,籤詩的解釋縱然見仁見智,但至少作為哲理詩、勸善詩,還是不錯的。一念地獄,一念天堂,其斯之謂乎!

謅〈鷓鴣天〉一首曰:

達詁不存何所依。新春寅虎說籤詩。

楚子伏辜猶惡夢,懿妻卜婿也佳辭。

空罔兩,且委蛇。氓之貿布總蚩蚩。

文心本自通天地,朝發昆侖暮九嶷。


2022.02.02.


【無形.占緊你卜緊你】那些年讓我悲傷過的籤文


註1:陳煒舜、金玉琦:〈玄天上帝籤詩演變管窺〉,收入李瑞騰、卓清芬、李宜學主編:《回眸.凝視:明清文學與文化研究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8)。


(文題為編輯所擬)



延伸閱讀

作者其他文章

陳煒舜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著有《林雲銘及其文學》、《明代楚辭學研究》、《從荷馬到但丁》等專書,學術興趣主要在於中國古典文學、神話學等。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悼念鄭明仁】陳廣隆悼文

其他 | by 陳廣隆 | 2024-11-05

逃避自由的種類:憐憫

影評 | by 穆純 | 2024-11-05

假仙女的真情指數

書評 | by 楊佳嫻 | 2024-11-04

悼念瘂弦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4

差距

小說 | by 方狗 | 2024-11-04

《驀然回首》小輯

專題小輯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11-04

清華雜憶

散文 | by 黃戈 | 2024-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