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 by 我街道,我知道,我書寫 | 2020-08-03

黎寧(Alex)本身只是個跟普通香港人一樣喜歡旅遊的青年,但外遊總有厭倦的時候,三年前參加了一個廢墟探索的活動,始發覺香港原來都有很多具有特色的地方,自始投身到虛墟探索者的行列,在臉書開創了名為「香港隅地」的專頁,分享探索廢墟時拍的照片,亦會附加這些建築的歷史背景、建築特色等資料,意外獲得不少回響。 (閱讀更多)

被控暴動的獨立歌手 莊正:「死唔係咁困難,但亦非容易事」

專訪 | by 藍美施 | 2022-10-14

卸下歌手和官司的包袱,被控「暴動罪」的莊正,不過是個簡單樂天的年輕人,說到喜愛的動漫世界侃侃而談。即使熱血不再,動漫對莊正的影響卻更入血。只要死不去,捱得過就有新能力,這是莊正從中領悟的道理之一。 (閱讀更多)

【鮮浪潮】 好人才能拍好電影?——訪「第十四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新銳導演林亞佑、梁秀紅

專訪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09-24

今年的「第十四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特別放映兩位新銳導演——導演梁秀紅(馬來西亞)、導演林亞佑(台灣)的作品。梁秀紅的風格沉重陰冷,在《盲口》中以被縫合的嘴巴,撕開一個歷史與國族的傷痕;林亞佑的風格則青春溫暖,在《主管再見》中把煙花帶進了少年的監獄。 (閱讀更多)

【鮮浪潮】如果「聲音」沒有被隔絕:訪「鮮浪潮國際短片節」本地導演

專訪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1-09-24

社會嚴重撕裂,極權試圖借助惡法滅聲,卻只激起人民更強烈的迴響,「聲音」成為運動裡不可或缺的部分。透過與今屆「鮮浪潮國際短片節」本地競賽作品幾位導演的交流與訪談,探究潛藏在映像背後,聲音和語言所代表的意義。 (閱讀更多)

專訪米哈:聚散有時,文學是調節心靈的涼茶

專訪 | by 黃思朗 | 2021-09-24

說起「文學」兩字,總似背負深不可測的形象,令人感覺難以親近。然而,對米哈來說,文學就好比「涼茶」,即使要面對城市的不安和焦慮,仍能讓他的心靈得以靜下來。 (閱讀更多)

邵家臻《坐監記》:以一件囚衣「內爆」監獄

專訪 | by 陳芷盈 | 2021-09-24

《坐監記》內有〈我的囚衣〉一章,提到監獄如何剝奪人的身外物、身分與尊嚴。囚衣是囚的符號,囚禁著人的身體,讓人從此失去個性。當一個人沒有自己的衫褲鞋襪、頭髮鬍鬚,只有一套「沒有此身之感」的囚衣,便無法安頓於布料之內,更無法安頓於世界之內。邵家臻憶述,有些囚友的反抗微小而沉重,「很偶爾地,我會在監獄看到一些很姿整的囚友,他們會偷偷把衣服改得貼身,沒有燙斗,就每晚把囚衣摺到起骨。」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

詩三首:〈石身〉、〈春天〉、〈無題〉

詩歌 | by 王兆基, 黎喜, 潘國亨 | 2025-06-28

唐格朗(Tangerang)女子

小說 | by 悇愉 | 2025-06-28

科幻小說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6-20

回憶的內在意識

散文 | by 黎喜 |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