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永謙、李慧筠及潘曉彤近日出版新書《拾荒的人 - 香港拾荒者勞動紀實》,指出很多人會將本地拾荒的問題歸咎於長者貧窮和福利問題。然而,若果我們嘗試跳出貧窮以外的狀況去看,便會發現拾荒在工作性質屬於自雇類別的群體,沒有人會提供勞工保障的。拾荒者工作環境差、高勞動性和長工時的工作,更會被社區四周的環境因素影響,對他們的身體、財產、尊嚴造成嚴重影響。 (閱讀更多)
香港詩人陳滅睽違17年後終於出版最新詩集《離亂經》。陳滅在後記中指出,《離亂經》不僅是回應時代的激盪,亦是尋求超越時代的希冀。詩集收錄了詩人2009至2025年間創作的80首詩,分為七卷,以不同的主題與形式回應時代與個人交織的聲影。虛詞編輯部將分享集內的三首詩作〈我不知道香港往哪一個方向吹〉、〈香港入雲〉及〈香港若夢〉以饗讀者,從詩中感受陳滅如何以詩作抒寫離亂香港的辛冽,在詩意的大道上闊步小巷中潛行。 (閱讀更多)
木匠翁泳恩、建築師梅詩華近日出版《木匠說》,在〈木人石心〉一文表示香港自職業訓練局成立後並未有大多直接教授木工的課程,繼而導致香港木工發展較為單一。隨著戰後內地工匠紛紛移居香港,其工匠們的高超技藝,展現出各流派在傳統木工技術上的細微差別與獨特風貌。書中透過訪問不同木工師傅的過程,便會發現他們都專心看待製作的物件,日復日地練習如何「看」木家具。工匠們汲取香港中西文化融合的特點,他們看的是「世界的木家具」,從而建立美感觸覺。 (閱讀更多)
今年正值葉靈鳳誕辰120週年、逝世50週年。許迪鏘及張詠梅在《葉靈鳳文存 卷一.霜紅室隨筆之藝海書林(全二冊)》序中,以對談的方式分享在編書過程中如何查證原文及如何選文收入集中。他們更指《藝海書林》加進了不少書封面插圖,讓各位讀者「見書如見人」。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