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序 | by 阮兆輝 | 2025-04-28

南音作為一種以廣州話表演的傳統說唱音樂,為廣東地區重要的歌謠,承載著近二百多年來的歷史與文化。近日,匯智出版社出版新書《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南音》,編者之一的阮兆輝在序中表示廣東南音是一種獨特的歌謠體說唱藝術,與福建南音的曲牌體截然不同。然而,南音被視為廣東地道產物,其源頭卻莫衷一是,缺乏明確文獻記載,因此阮兆輝期望藉由此書成為了解這一門藝術,也為後來研究者點亮一枝火把,照着混淆不清的前路。 (閱讀更多)

【新書】《虛度年華——世界文豪的那些年》編者序——〈回首行樂地〉

書序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4-28

生命的劇情起伏轉折,意義總是後來才知道。二O四六出版社出版新書《虛度年華——世界文豪的那些年》,將「虛詞」的專欄「虛度年華」的文章結集成書,抽取個別文人的特定歲數聚焦放大,讓讀者可以更細緻地看文人當時的境遇,當時的社會環境,某個年份在文人的文學生命與文學史脈絡中的位置,以及他們複雜幽微的內心。彼時文章主⻆對未來懵然不知,反倒讀者應有時間視角的制高點,讀者才能細味時間的意義——而日後再讀,讀者會有更複雜的體會,與我們自身的生命有更多層次的對話。 (閱讀更多)

【新書】洛楓《不合時宜的群像:書寫理論的獨行者》自序——〈暗夜獨行:理論的生命滋養〉

書序 | by 洛楓 | 2025-04-19

香港作家洛楓近日推出新書《不合時宜的群像:書寫理論的獨行者》,書中從理論及經典作者的作品中尋找書寫理論的根柢,探求書寫的內在動力與自我要求,又如何在閱讀氣氛低迷、時代狀況等負面情況下轉而尋找書寫的堅實意志。在自序中,洛楓自言將寫作視為「鎮痛」與「鎮魂」,療癒創傷。受理論大師如詹明信、三好將夫啟發,洛楓以「獨行者」自居,與巴特、村上春樹等同行,在亂世中挑戰主流,堅持寫作的「無用」價值,點亮微光,為時代留下希望。 (閱讀更多)

【新書】程皎暘《飛往無重島》自序——〈沙漏形狀的閱讀旅艙〉

書序 | by 程皎暘 | 2025-04-17

程皎暘近日推出新作《飛往無重島》,他表示在閱讀此書時,建議讀者先想象逐漸脫離其所在的書店、辦公室、圖書館、地鐵車廂⋯⋯然後「咣噹」一聲,跌入另一個空間由他所編織而成的世界,內裡充滿著各種奇異怪事與人物,他們會不斷冒出,亦是完成這躺閱讀之旅的夥伴。程皎暘憶述此書是他從2015年至2021年陸陸續續玩耍的織字遊戲,書中插畫亦是由他以油畫形式繪畫而成。閱讀此書,讀者如同穿越一個沙漏,從奇幻的頂端逐漸落入現實的底部,並祝願讀者享受這次旅程,體驗其中的歡笑與思考。 (閱讀更多)

【新書】李紹基《半場香港,半場臺灣》自序

書序 | by 李紹基 | 2025-04-17

李紹基近日出版第二本個人作品集《半場香港,半場臺灣》散文集,收錄了他從2017年至2025年的文字創作。李紹基自言書作取名《半場臺灣,半場香港》,一來自己是足球迷,二來是出版時間恰好處於他人生上半場已然結束,下半場哨聲已吹響一陣子的階段。書中記錄了自他移民到台北後的新發現與衝擊,不乏他與臺灣人於磨合過程中所鬧出的種種趣事;另外,它亦收錄了他在人生上半場,於香港的土壤中埋下的斑駁回憶。《半場香港,半場臺灣》籌備了兩年半的時間,李紹基需在香港和臺灣兩邊處理眾多陌生之事,生活仿如在現實與夢想之間跌跌撞撞,好比進行一場漫無止境的球賽,也好像墮進一場接一場的夢。 (閱讀更多)

【新書】《取消文化:從啟蒙的興起到網路公審,失控的言論自由如何成為當代民主與政治上的困境?》導讀——民主文化的失語下,重探啟蒙人文精神的可能

書序 | by 黃哲翰 | 2025-04-14

近年「取消文化」浪潮直捲全球,猶利安・尼達諾姆林撰寫的《取消文化:從啟蒙的興起到網路公審,失控的言論自由如何成為當代民主與政治上的困境?》新書中則詳盡討論此議題。黃哲翰為此撰寫導讀,指出「取消文化」源於美國,旨在抵制歧視言論,但常因缺乏公開辯論而演變為教條化的社會懲罰。他認為作者尼達諾姆林從人文主義視角批判其去中心化審查傾向,強調啟蒙精神與公共辯論的重要性,認為民主社會應以此應對危機,而非依賴情緒驅動的抵制。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

詩三首:〈石身〉、〈春天〉、〈無題〉

詩歌 | by 王兆基, 黎喜, 潘國亨 | 2025-06-28

唐格朗(Tangerang)女子

小說 | by 悇愉 | 2025-06-28

科幻小說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6-20

回憶的內在意識

散文 | by 黎喜 |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