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 by 麥曦茵 | 2020-02-14

「在《上流寄生族》中,真正的恐怖與恐懼,並不是現在的處境有多壞,而是它只會繼續變得更壞。」導演奉俊昊曾在訪問裡如此說過。不敢在浴血的殘酷現實中,說希望,麥曦茵在這篇雜談最想傳達的訊息,是人生構成本就「撈埋一齊」的訊息,正如在韓國,電影能影響政策、法例,因為人權運動的歷史和往後的政策,影響了電影,一切都有關。 (閱讀更多)

《上流寄生族》:一絲不苟的瘋狂

影評 | by 凌志誠 | 2020-02-13

同時奪得康城影展金棕櫚獎以及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上流寄生族》,導演奉俊昊將商業電影的可能性推到巔峰,凌志誠在這篇影評以劇本、剪接、鏡頭運用等角度,分析這位奧斯卡最佳導演對影片的掌控如何一絲不苟,成就電影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 (閱讀更多)

Todd Haynes 電影中的恐懼感——《追擊黑水真相》

影評 | by 區皓棕 | 2020-02-05

疫情還未受控,前往戲院未必是個好選擇,但若心癢想入場看電影的話,影評人區皓棕推介《追擊黑水真相》,「合家啱睇」之餘,更是「黃藍皆宜」。主角花了整整十七年,才看到丁點成果,同樣地,在我城生存,我們一定要捱過去,才看到曙光。 (閱讀更多)

《婚姻故事》:好的離婚故事,卻非好的婚姻故事

影評 | by 劉建均 | 2020-02-03

波拜克試圖塑造兩個既可憐又可恨的立體角色,態度卻是很曖昧和不連貫的,而角色立體的條件乃兼具受害者和加害者身份,因此導演應該避免道德批判。 (閱讀更多)

我讀高達《圖像策》

影評 | by Mike Kwan @ 映畫札記 | 2020-01-31

我們需要想像,畫面中被割的、被刺的、被傷害的是和我們一樣的人類,「物傷其類」以至於共感才得以發生。(所以他們叫反抗者作「曱甴」,最終就可以讓他們出棍、下刀、肆暴、棄屍,都不留同情。因為統統「非我族類」。) (閱讀更多)

《浴火的少女畫像》:每一個戀人,都在等待回眸

影評 | by 黃柏熹 | 2020-01-22

法國女同志電影《浴火的少女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不是那種依靠快速剪接、誇張情節吸引眼球的電影,不,其實很多出色的電影都不是。它是一部極需要專注的電影,得假想自己正在凝視一幅浮動的畫作,或是戀人那親愛的臉龐,非常專注地留意每一個細節,才能把握電影使觀眾動情的地方。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黛玉笑了〉:捻花而笑的林黛玉

其他 | by 余永曇 | 2025-07-03

編輯推介

放榜的那些事

散文 | by 無鋒 | 2025-07-16

「詩同讀·風格」 海自暗光中顯現,幽禁於琥珀中的顏面 ——讀曹疏影〈fragile〉、〈淡金路〉

其他 | by 畢如意, 季展伊, 張雅婷, 現三, 不與易, 謝曉陽, 李曼旎, 歐陽咻, 嘻嘻, 意寒 | 2025-07-16

2025書展活動推薦 獨立出版另起爐灶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7-16

Mackapär

小說 | by 徐竟勛 | 2025-07-12

離開拉斯維加斯

散文 | by ⿆卓穎 | 2025-07-12

慢慢游

散文 | by 小煬 | 2025-07-11

蛇美文蛇美人

散文 | by 惟得 | 2025-07-10

執拾遺傳症

小說 | by 彭慧瑜 | 2025-07-07

蘇苑姍詩三首

詩歌 | by 蘇苑姍 | 2025-07-04

散文 | by 俞宙 | 2025-07-04

一天

小說 | by Rudee |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