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 | by 廖偉棠 | 2022-08-03

威廉斯·卡洛斯·威廉姆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的《帕特森》(Paterson)是美國二十世紀本土詩歌最重要的長詩,也被視為後現代詩的濫觴。最近終於由上海的雅眾文化出版了第一本簡體中文全譯本,譯者是青年詩人連晗生。廖偉棠形容,閱讀足本《帕特森》跟以前只選讀其中一些短章斷片很不一樣,尤其放在整個當代美國詩歌的脈絡裡看,美國詩人會用長詩來奠定自己的位置,長詩裡還有一個明爭暗鬥——所謂的開放的、非學院的詩風,跟學院詩之間的競爭。 (閱讀更多)

愛,是我渴望你繼續存在:讀《女哲學家與她的情人》

書評 | by 傅元罄 | 2022-07-26

一個通常是從事物的普遍性或共通性來思考問題的人,會否超出當下的感受、想法、存在狀態,冒著改變和摧毀「我之為我」的風險,依然想要接觸某個不能完全掌控的事物,參與到它的存在之中?傅元罄 讀這本《女哲學家與她的情人》,認為它為我們提供了實例,讓讀者思考這方面的問題。 (閱讀更多)

不要留住風景和自己——讀《碎與拍打之間》輯一

書評 | by 姚慶萬 | 2022-07-26

翻開嚴瀚欽的詩集《碎與拍打之間》之前,姚慶萬就猜想其中會否有壞日記的詩存在。誠如他的詩句所寫,雲中會有甚麼沒人知道,可能有刀,可能會死,選擇將〈四年〉放到這一輯最後來讀,換個角度來想,或許不是作者對愛情的總結,而是其對一場感情的總結。 (閱讀更多)

極致被動與傾述之愛 ——再談李智良《渡日若渡海》

書評 | by 勞緯洛 | 2022-07-19

除了將李智良的作品視為某種越界書寫外,勞緯洛認為值得更進一步思考的是,在這些基礎上,其書寫呈現或隱藏了怎樣的倫理前提。勞緯洛這篇書評,先稍討論語言本身作為暴力的事實,繼而引出《渡日若渡海》頗具中性、匿名與外邊特質的書寫,如何以極致被動的姿態,猶向讀者仰視並交出無盡的信任。 (閱讀更多)

閱讀歐陽龍太郎《蜃氣樓》的三個方法

書評 | by 葉嘉詠 | 2022-07-18

葉嘉詠簡評並導讀,紅眼以故事角色「歐陽龍太郎」為筆名發表的長篇小說《蜃氣樓》,在略帶後設小說手法,借用了許多弗洛依德和精神分析理論的同時,小說不只要編織美夢,更在夢魘的常見形態如恐懼、失落、絕望、死亡以外,為「夢境」注入更豐富的面貌,它既牽涉基因工程、人工智能、社會監控等科幻元素,亦轉向婚外情、校園欺凌等感情範疇的社會問題。這要比鉅細無遺地運用心理學名詞、醫學理論和數據來拆穿夢境的虛假和荒謬,來得更有感情和更加動人。 (閱讀更多)

五六十年代的粵語歌生產有沒有本土意識?

書評 | by 黃志華 | 2022-06-22

談香港流行樂壇的新書《給下一輪廣東歌盛世備忘錄──香港樂壇變奏》最近出版,向來關注粵語流行歌曲的黃志華,讀到書中第一篇講本土意識的文章,想及1974年以前的二十多年漫長歲月,粵語流行歌曲生產會否關乎本土意識,生產粵語流行曲的念頭又是如何閃現?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編輯推介

虛詞五.一致讀者信

其他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4-04-30

小大之辨

影評 | by 亞c | 2024-04-29

誰偷走了我的意象

小說 | by 陳芷盈 | 2024-04-28

【無形・◯】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散文 | by 王瀚樑 | 2024-04-30

【無形・◯】桃緣

詩歌 | by 羅貴祥 | 2024-04-22

【無形.同病相連】太空漫遊

詩歌 | by 陳康濤 | 202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