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保留自家和煦風格,突出情感的純粹

影評 | by  A同學 | 2023-07-06

雖然《怪物》未必是我最喜歡的是枝裕和電影,但導演這次在題材上創新,同時盡力保留自家的和煦風格,也算拍出了一部佳作。可惜,對劇本期望越高,反而有點失望。


先談優點。最欣賞《怪物》的攝影和演員。寧靜純樸的鄉郊小鎮景色在日系鏡頭下拍得唯美,令人有衝動想要馬上搜尋小鎮的名字到訪。鏡頭選取與坂本龍一的配樂相得益彰,突出到情感的純粹。演技方面,主角小孩和大人都演得恰到好處,暫時想不到可挑剔之處。特別佩服黑川想矢、柊木陽太兩位小演員。


反而劇本方面,略略令我失望,也許是期望太高,散場後覺得總是欠缺了一點什麼。後來我想,是這套重點在於揭露真相的電影,在人物設定方面反而有點失真,導致後段看得人出戲,浪費了前頭累積的張力與鋪排,有點可惜。


我在進場前已經得知後段的主題是什麼,因此結尾的部份沒有太震撼我,只是比較關注電影會不會悲劇收場。相比前陣子上映的紅色海報那齣戲(避免劇透 ),《怪物》沒有讓我感到揪心;除了母親個和校方的交鋒看得比較意難平,這齣戲似乎沒有激起我很強烈的感受。


思前想後,也許康城評審們很喜歡的跳轉視角、剝洋蔥式敘事結構,在這套電影反而不利於感受的累積。這個結構的電影我看得不算多,想起幾年前一齣《下女的誘惑》,也聽到人舉《羅生門》為例。這種不算稀有的敍事手法固然能讓觀眾擁有上帝視角,一步步查案般揭示事情的真相。成功的劇本需要把線索分散於不同角度的敘述中,務求讓觀眾看到最後,在腦裏把事情始末快速串連,得出一個震撼的效果。以《下女的誘惑》為例,兩位主角的權力互動在一開首已經佈下線索,中間互換了,造成震撼,再換轉成一個更大的震撼,因此後勁凌厲(也拜服韓國電影把握觀眾情感的能力)。反之,《怪物》一開始把衝突聚焦於母親與學校,衝突甚大,孩子的角色頗為淡出,特別星川的戲份甚少,以至電影到了一半的時候,星川的形象還是模糊。本來這不要緊的,只要後來出現的情節足夠深刻,承接到張力便是了。可惜事與願違,我們固然高興見到男孩之間的單純情誼,進到他們的烏托邦。可是男孩與男孩之間的張力,對比於電影前半段的醞釀,感覺是來得快去得快,迅速的覺悟、投入、和好如初;另一邊廂,關於男孩相處的刻畫,比較是將甜蜜片段拼湊在一起,缺乏一個令人深刻的線索、一個記憶點。


我想這也許是第二個問題,兩個男孩的人物設定讓人有點出了戲。兩個男孩是小五生,在他們的世界,有欺凌有惡霸,也有網絡世界另一重權力互動,有時候大人們也實在窺探不到孩子們之間發生什麼事。也許是我太敏感,看到孩子玩著純真的兒童紙牌遊戲,同時情感方面似乎十分早熟認真,更厲害是,在短短幾個月之間,他們做到了許多大人都不敢做的事情;在我看來這種稚嫩和成熟的反差有點過大,一分神就出了戲。當然,辯護者大可說,也許就是要突顯單純的孩子之間的愛啊。我在想,電影要突顯的主題,會不會在年紀略為大一點的男孩身上訴說,會顯得比較深刻。例如相類主題的紅色海報電影裏,兩個男孩是中一生,許多事情在某個年紀的心智會變得比較合理。


這也讓我懷疑,也許是編導都注意到男孩之間情誼的發生需要更多背景支撐,於是設定了失能家庭和單親家庭為背景,似乎讓大家為兩顆有缺失的心彼此靠近找一個理由。這樣的設定在技術上亦無不可,只是我個人沒有很喜歡。實在太多單親家庭的同性情誼電影了,這個設定能否改一改呢?即使家庭的失能一向是是枝裕和的關注主題,在這次的主題上,我情願編導在人物設定的其他方面做得更細緻些。這個設定已經陳腔濫調,特別在一個同性情誼的故事上,因缺失而尋找補償的論述在電影實在不必再挪用放大了。


電影大部分情節和過渡都安排順暢,只有小部份情節的鋪排略顯突兀,例如孩子在天台遇到突然吐露心事的校長,校長在談話之間蹦出一句「只有少數人的幸福並不是真正的幸福」金句式對白,我聽到當下一愣,明明和談話的上一句沒很大關係啊。


看到兩個男孩所建築的世界,整個設定讓我聯想起十多年前台灣的那一套《星空》。同樣是唯美的、純純的愛,從前的我雖然有感動,但也覺得那只是童話。怪物這次也給我差不多的感覺。男孩們所建築的世界美好得近乎幻象,他們在陽光底下奔跑的圖畫也像是童話故事的片尾橋段。儘管如此,用孩子之間單純的愛來突顯規範社會所不允許的愛,似乎是一個有效的選取。那個童話式的美好情誼,往往是粗心大意的大人無力看到的。大人世界裏的情感早已被僵化的體制、對權力的服膺、體面的顧慮和個體受的傷壓得體無完膚。電影裏也用老師的感情生活反襯兩位男孩子,這個設定比失能家庭的設定有趣得多。即或老師也許是個單純的人,社會也喜歡為他與酒吧小姐的情誼設定規範,貼上標籤,無視情感的複雜存在。兩個男孩在未被污染的情感世界成為瀕危生物;因為瀕危更顯珍貴。從電影海報那鎖起的眉頭,似乎也看得見隱憂。


筆者當然樂見這種題材被日本電影更多採用。這套電影說的不只一個命題,還有體制的僵化和埋沒人性。當然,題旨豐富的電影也自然有失焦的危機。整體上說,儘管男孩情誼的主題可再深挖,《怪物》算是交到說故事的功課,成績中上,進步可期。我有點好奇,聽說日文劇本出版後,有論者覺得電影與坂元裕二的原劇本有頗大差距。真想知道是怎樣的差距。看過《她和他的戀愛花期》,對白給我的感覺與這套電影的分別蠻大的。難道是編劇的風格實在多變?還是是枝裕和風格強勁?這又是另一場討論了。


亞洲電影大獎:是枝裕和《孩子轉運站》、濱口龍介《Drive My Car》映後談


(標題為編輯擬定)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關於爸爸的兩位小演員

影評 | by 毛曄穎 | 2024-12-24

張愛玲與宋淇談瓊瑤 也談亦舒

歷史 | by 馮睎乾 | 2024-12-12

編輯推介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報導 | by 虛詞編輯室 | 2024-12-21

飲江詩兩首

詩歌 | by 飲江 | 2024-12-19

Fahren

散文 | by 言水 | 2024-12-19

被時間觸碰的光之羽

散文 | by 賴志豪 | 2024-12-14

法協記憶與逝水年華

散文 | by 箋箋 |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