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 by 曾肇弘 | 2023-05-03

七十年代不止是香港社會走向本土化的開端,也是香港電影重要的轉捩點。早前逝世的吳耀漢,正是在這個新舊交替、轉型時期冒起的諧星。曾肇弘撰文悼念,回顧吳耀漢的演藝生涯,即使他與他的喜劇時代畢竟已經過去,但依然無改他是香港其中一位膾炙人口的笑匠地位。 (閱讀更多)

【新書】《崩末》封面繪畫日記

其他 | by 王碧蔚 | 2023-04-17

勞緯洛以敘事構築《崩末》的環形迷宮,新書封面找來王碧蔚繪畫,以其直覺決定色調與構圖。在這篇封面繪畫日記,王碧蔚分享自己的落筆過程,在畫作,在書中,醒著行走,唯盼事物皆模糊一瞬,帶霧色溫沉的光度。 (閱讀更多)

薩德侯爵與色情文學

其他 | by 黃嘉瀛 | 2023-04-14

《撒旦狂筆》最近被搬上香港的舞台,透過講述「SM之父」薩德侯爵在精神病院的經歷,展現藝術家如何在困境中堅持創作。薩德侯爵一生與性、暴力、原慾無可分割,讀黃嘉瀛這篇導賞文章,欣賞這部劇作時更能感受薩德侯爵的瘋狂不羈。 (閱讀更多)

從久仰的作家到成為自己「老師」——悼劉公紹銘先生

其他 | by 林逸清 | 2023-05-03

從中學年代閱讀劉紹銘的著作,到後來入讀嶺南大學中文系,發現文學院院長兼翻譯系講座教授,就是這位自己久仰的作家,林逸清回憶劉教授的溫文談吐,生命中流露出暖暖的溫度,哀傷之餘亦盼對方在天之靈得享安息。 (閱讀更多)

【有病自然香】絕處逢生的大腸癌:高行健、張曉風、楊德昌

其他 | by 蘇麗真 | 2023-04-04

大腸癌泛指結腸癌(Colon Cancer)與直腸癌(Rectal Cancer)兩種,通常都是從原本無害的良性「息肉」或稱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s)癌變而造成。醫學界對大腸癌的成因尚未有定論,但據統計其成因或與飲食習慣有關:吃過多動物性脂肪、蛋白質,而少吃植物纖維,有可能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此外,肥胖、缺乏運動、吸煙、飲酒也可能增加風險。​​大腸癌第一期存活率高達 90%,但初期不易察覺,拖到末期,最多只能活兩年,相當危險。 (閱讀更多)

回到「自己的樹」的根部——悼老人大江健三郎

其他 | by 鄧正健 | 2023-04-06

大江健三郎首先是一個父親,還是一個小說家?得知他逝世的消息,鄧正健不期然想到這個問題。從《致新人》開始,一本一本讀回到《康復的家庭》,儼如聆聽著老去的大江健三郎,既在跟童年的自己說話,也在跟未來的新人說話,之間的紐帶,就是一棵樹,連結著人類的集體無意識,歷史、社群與未來,小說家大去,但樹仍在。 (閱讀更多)

熱門文章

史學泰斗許倬雲離世 享壽95歲

報導 | by 虛詞編輯部 | 2025-08-05

編輯推介

重探《死神來了》的死亡哲學

影評 | by 姚金佑 | 2025-08-12

易過借火

小說 | by 周丹楓 | 2025-08-11

空心水塔

散文 | by 李文靜 | 2025-08-09

詩三首:〈爻〉、〈腳趾〉、〈離開 / 海床 / 到達 / 到達〉

詩歌 | by 潘國亨, 鄭偉謙, 梁偉浩 | 2025-08-09

盡頭

小說 | by 黎喜 | 2025-08-08

醬園味:評《醬園弄・懸案》

影評 | by 金成 | 2025-08-06

Bruksvara

小說 | by 徐竟勛 | 2025-08-02

良風有迅

散文 | by 惟得 | 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