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浸淫於日本文學的我,不覺中,或因工作,或純粹是個人偏好,赴日時,腳步總不由得朝當地周邊的文學館而去。從南到輕井澤造訪各地的文學館如下:九州小倉的松本清張紀念館、同在小倉,被列為史蹟的森鷗外故居、和歌山縣的佐藤春夫紀念館、南方熊楠紀念館、奈良的志賀直哉故居、神戶文學館、茨木市川端康成文學館、追手門學院大學宮本輝Muesum、鎌倉文學館、位於橫濱的神奈川近代文學館、金澤文藝館,以及以東京為最多去處的文學館,例如世田谷文學館、三鷹的太宰治文學沙龍、山本有三紀念館、星與森與繪本之家、新宿早稻田的漱石山房紀念館及中井的林芙美子紀念館、文京區千駄木森鷗外紀念館、田端文市紀念館、日本近代文學館、池袋舊江戶川亂步邸書庫、講談社不對外開放的書庫、日本推理文學資料館、市谷之社書與活字館,輕井澤高原文庫、繪本之森美術館等。 (閱讀更多)
或者許多人心目中,張國榮總是近乎完美的,甚至隨著年代而昇華到神聖不可侵犯,但他當然並不完美。他有好勝的一面,也有過失意焦慮的日子,有過俗套的流行情歌,也演過粗製濫造、只為收割票房的電影。要數張國榮歷年最好的電影作品,個人最愛多年不變,是《東邪西毒》(1994)、《霸王別姬》(1993)和《阿飛正傳》(1990),也是張國榮九十年代初轉戰影壇最為耀眼的那段時間,而不計客串演出作品,於千禧年上映的《戀戰沖繩》幾乎包尾。一部包尾的電影有甚麼討論價值?它不但是張國榮從影生涯其中一部最差的作品,更可能是他精神狀態最差時期的作品。張國榮是在 2003 年愚人節墮樓自殺,人生最後幾年接的電影不多,最後三部順序是《鎗王》(2000)、《戀戰沖繩》(2000)和《異度空間》(2002)。他在《鎗王》和《異度空間》的角色都展現了神情恍惚、情緒繃緊的一面,過去是甚少出現在這張俊俏自信的面容上。雖說演戲只是演戲,但在那個人生階段的張國榮,連唱的歌都是心聲,舞台上的造型都要做回自己,他願意接下的電影角色,相信多少都有著自身一些內心鬱結的投射,後來有傳聞指張國榮拍完《異度空間》無法抽離角色,我想,可能剛好相反,是他把一些情緒放了在角色身上。 (閱讀更多)
崔舜華在新書《你道是浮花浪蕊》的後記,談到自己必須不斷地寫作,直到再無分毫握筆的氣力。寫作十餘年,追尋的文學的誠實與生存的真實,究竟被握在何方神聖的大掌心裡,她感覺自己的身體離這世界很遠很遠,放棄了期盼卻依舊期盼著,自己是那天選的靈根異卉。 (閱讀更多)
但我有方法不讓自己沉淪YouTube世界的。我如常地點進所有我想看的影片,讓它們乖乖站進「觀看歷史」的隊伍,這樣我就當自己已經看了影片,順便把它們存下來,以免之後找不到。我發現我在「觀看歷史」的頁面,應該還有十段未看但想看的影片。喜歡的YouTuber又跟新了,我還沒看她上一段影片。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