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傳鎮傳來小說。「我」作為剛做完手術的貓,在半昏半醒的時時候感覺到她撫摸著腦門,她總在出門前要磨娑「我」的腦瓜,有時更用上鼻尖啄「我」,說要汲取「我」的費洛蒙。為使「我」恢復元氣,開著電視播放動物在草地奔跑的畫面。然而「我」只懂依賴她的呵護,渴望她以肉身與愛,給予「我」溫暖的擁抱。 (閱讀更多)
周丹楓傳來以純粵語書寫的小說,書寫Tracy陷入了對幸福的迷思。她與男友Peter的關係看似穩定,卻因平淡而令人窒息。若希望對抗孤獨,便需模仿明星、網紅及身邊富有的朋友好讓自己融入社會中,且需令自己變得脆弱,才能成為某群體的一份子,獲得認同感。我們活在一個「它的自我世界入面,呢度得一個世界,所有事都以這個世界為標準,其他全部都可以係錯或者假 。」 (閱讀更多)
阿元傳來小說一篇,書寫了佛洛伊德人生最後一天的情況。佛洛伊德決定在走之前,出門散散步,把每條街再走一遍,每棵樹再看一看。這些日子來,他每天的意識,於表層或深層,都投向了這一天。時間不分晝夜朝著這一天迅速前進,終於到達。散步間,佛洛伊德分別遇到了上帝與撒旦,討論了自己的一生。 (閱讀更多)
陳巧蓉傳來以「街市」為題的小說,寫「我」既喜愛街市檔販濃厚的人情味,但又厭惡不衛生的環境,使「我」每當踏入街市,心中總是充滿矛盾。其實街市不僅是買菜的地方,它是一座城市的記憶庫。在這裡,每一道皺紋都藏著故事,每一聲吆喝都帶著情感。「我」認為街市的意義,或許就在於它的矛盾。正是這種矛盾,讓街市變得如此真實、如此鮮活、如此動人。 (閱讀更多)